首批人民幣傳統保單最快本周獲准,第一波共有八家壽險公司,多數是儲蓄意味濃厚的養老險及利變壽險,由於前一波人民幣貶值、加上人民幣傳統保單利率比定存稍佳,估計會掀起新一波人民幣投資熱潮。由於保險局限定僅80億人民幣額度,市場分析,短期可能就會「賣爆」。
壽險公會理事長許舒博表示,因為人民幣回流機制尚未確認,金管會首波核給壽險業人民幣保單銷售限額僅80億人民幣,若要進一步擴大傳統人民幣保單的銷售額度,恐怕必須要服貿協議過關,兩岸繼續下一階段的金融談判,才能續談人民幣回流、RQFII等議題。
首批八家可望獲准推出人民幣傳統保單的公司,分別是新光人壽、中國人壽、中信人壽、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全球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及合庫人壽,保險局已完成相關審查作業,估計最快本周或下周就會核准上市,人民幣傳統保單大戰,4月可望正式開打。
這波送審的保單中,除了三商美邦人壽是送審平準傳統終身壽險、及全球人壽是4年繳費12年養老險,其餘各家多數是6年繳費的養老險或利變壽險;由於只有第一張保單必須送審,4月各家壽險公司就可同步推出更具競爭力的人民幣躉繳養老險、利變壽險,全數可先賣銷售再核備。
目前保險局手中還有台灣人壽、南山人壽、第一金人壽及保誠人壽送審的人民幣傳統保單,可能要第二波才會核准相關名單。
業者指出,前一波市場人民幣定存熱潮,讓國銀的人民幣存款突破 2,400億人民幣,壽險業這波加入戰局後,也會推出極具競爭力的保單,但因受限總額80億人民幣的額度,不太可能大力推銷,但在「限量」的考量下,民眾可能出現短期搶購效應,額度可能很快就賣光。<擷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