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宣布7月1日起調降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舊保單停售效應已開始發酵,前5大壽險公司元月新契約保費,除了國泰人壽,都成長兩位數到三位數,富邦人壽新契約保費258.6億元,拿下今年第一戰冠軍,較去年同期增11.5%。
國壽去年元月因推出澳幣連動債保單,新契約保費推升到351.1億元,今年因為歐債風暴,國壽未再銷售連動債保單。
據了解,國壽元月新契約保費241.6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31%,但若扣除連動債保單因素,國壽則成長約3成,主要是國壽限量銷售躉繳美元養老險,帶動新契約保費成長。
南山人壽在其躉繳7年期養老險熱賣下,元月新契約保費估計有110.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6.5%,排名元月第三名;中國人壽元月新契約保費也有58.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5%以上,應可排名第四;新光人壽元月則有38.9億元的業績,較去年同期成長26%以上。
壽險業者表示,目前市場確已出現停售效應,尤其是美元躉繳6年期養老險、新台幣躉繳7年期養老險,占元月新契約保費可能逾5成。
業者分析,這些保單的期滿內部報酬率(IRR),美元有3%以上,新台幣接近2%,但在7月1日之後,新台幣可能低於1%,美元也會不具吸引力,相關商品下半年可能急凍,因此市場元月就已出現停售效應,業者都趕時間力推商品。
業者估計,前3月相關效應可能非常明顯,且今年上半年新契約保費極可能占全年的7成,即有6,000億元以上,各家壽險公司都想趁上半年先搶下業績,站穩市占率,下半年則多數打算以利變壽險應戰。
富邦人壽去年新契約保費2,228億元,市占22%,全年稅後獲利101億元,EPS為4.8元,較前一年成長53%。富邦人壽表示,去年第4季股災時受傷極少,主要是投資多數集中中華電、台哥大等現金股息型股票,跌價極少,淨值受傷不多。<擷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