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實體商店已死?看看香港首富、長江和記實業主席李嘉誠旗下的屈臣氏集團,在中國一天可新開近四家實體商店,光是販售嬰兒和肌膚保養產品,便能帶來連電商龍頭亞馬遜都欣羨不已的龐大利潤。
彭博資訊報導,屈臣氏集團營運長倪文玲表示,屈臣氏美妝商店和藥妝連鎖店Superdrug計劃今年在全球展店1,400家,逾三分之一將開在中國。中國需求極高,使長江和記平均不到一年便能回收當初在中國展店的投資成本。
相較於屈臣氏擴大展店,英國瑪莎百貨則決定撤出中國市場,LV和Burberry等精品品牌,也在中國面臨成長趨緩的困境。觀察去年屈臣氏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獲利占營收的22%,比率高居全球各市場之冠。
策略顧問公司OC&C合夥人馬丁表示,讓屈臣氏在實體商店稱霸的因素還有地點和租金,屈臣氏挑選車站和主要街道附近等人潮高流量的地點展店,而非租金昂貴的購物商場,這有助降低在中國的成本;中國租金愈來愈高,成為零售商一大頭痛之處。
馬丁指出,光是租金支出,便足以讓零售商多花兩到三年才能回收成本。
研究業者Euromonitor表示,屈臣氏目前在中國逾430個城市有3,000家分店,藥局市占達三成,已堪稱中國藥妝龍頭。
不過,若和中國電商龍頭阿里巴巴控股集團相比,屈臣氏實體店面的成就便顯得相形失色了。但倪文玲指出,屈臣氏計劃未來三年投資1.6億美元改善其技術平台、強化大數據分析,以及設立新倉庫,以期達到在未來三年每年全球線上營收成長至少40%的目標。<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