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在於擔任過多少顯赫的職務,重點在於每一個職務,是不是可以因為自己的努力,而讓受她影響的人有些許不同」李紀珠形容著自己的人生觀,「尤其應該無愧於任何一個把責任交給自己的人」。
擔任金管會副主委4年多,李紀珠婉拒不少正首長及金融機構董事長等職位,因為她認為台灣金融業正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希望能留在金融監理部門,為金融業爭取更多的商機及業務發展空間。
據了解,2012年9月當時的交通部就向李紀珠提議,請她擔任中華郵政董事長,她沒有立即答應,期間也有其他職位找上門,但李紀珠認為,中華民國的金融產業,好不容易有這麼好的機會。首先歐美金融機構在金融海嘯中受傷,沒有那麼大能力再來競爭亞洲市場,第二台灣金融機構打呆,體質正好;第三大陸經濟掘起,第四是兩岸金融合作,第五人民幣推展國際化過程。第六,台灣金融人才在外語方面的弱勢減輕等。
此外,李紀珠認為台灣金融業取得許多先天優勢,且已搶得人民幣幣清算機制的先機,她說:「我們有語言、文化先天這麼好的條件,又有兩岸貿易基礎,現在又多一個人民幣幣種,可多發展多元人民幣金融商品,金融人才亦願來亞洲,從來沒有這麼好的機會!」台灣經濟要轉型,發展高附加價值產業,金融服務業就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產業,她認為自己的期許是幫忙台灣金融產業抓住此次發展機遇。
李紀珠回憶2008年9月,初任金管會,即奉派比利時參加全球銀行監理官會議,她查得當時大陸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與會,就積極向行政院及前金管會主委陳樹表達應抓住機會去談金融監理備忘錄(MOU) ,她說:「那一次踫面會談,對後續兩岸金融監理平台建立、高層首長可直接碰面協商來爭取業者權益很重要,當場我跟劉明康主席說兩岸金融監理機關希能直接簽署MOU,不要依循往例由海基、海協簽署。」因此,兩岸金融三個MOU打破過去慣例,是第一個由雙方主管機關直接簽署的MOU,而此對後來兩岸央行直接簽署清算備忘錄奠定可依循的慣例。據聞當時兩人達成三大共識,為由雙方主管機關直接簽署MOU、建立金融監理合作平台、由正首長直接簽署。
李紀珠參加任何國際會議,一定積極把握機會,替台灣爭取權益。如去年李紀珠率團去香港進行證券業官方交流2天的行程,第一天中午一到,就與所有台灣券商香港代表座談,下午就再去亞洲公司治理協會溝通台灣被降評的相關事宜,接著再會見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討論台港可合作擴大境外人民幣市場,晚上參加雙方歡迎晚宴。
隔天上午其參加台港雙方證券監理官會議,中午利用吃飯時間又與香港財經事務局局長碰面,了解香港如何處理FATCA事宜,下午再與新任香港證監會主席會談,回台前又與劉明康會面。李紀珠說:「既然都出去了,能多做一些事就多做一些吧。」<擷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