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企業團(1101)綠能轉型的成果,首度對外展示,董事長張安平(附圖右)表示,台泥高雄小港能元科技超級電池新廠目前產能已達7成,並全數供應海外高端市場,包括超跑、飛天車(EVTOL)等。而台泥內部規劃,該廠最快年底可以全產全銷。
台泥的綠能轉型從五大面向發展,包括「創能」—風光地海等再生能源,「輸能」--大動力三鋰電池,「儲能」—儲能櫃EnergyArk,「活能」—綠能買賣電力交易,「供能」—光充儲低碳充電站。
未來除以儲能櫃為核心,發展一條龍的城市級微電網整合方案外,其鋰電池廠發展進度也受矚目。張安平透露,該廠已正式運轉,產能已達到7成,並持續提升中,很快可以全產全銷;而台南舊廠也部份持續運作,生產電池售予既有客戶。
據了解,台泥的高雄小港廠客戶主要鎖定高端產品,包括50萬美元以上、HyperCar級別的超跑以及電動賽車,日前能元科技已與研發Speirling的英國新創電動車廠McMurtry簽署鋰電池戰略技術合作夥伴協定,並持續與國際市場多家HyperCar以及電動賽車等高端品牌合作。
此外,台泥也與英國Vertical Aerospace、以及美國航空公司Archer Aviation等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簽約,未來將供應其新品動力電池。
中央社記者賴言曦台北28日電 (2024-02-28 09:48:31)
台泥子公司台灣通運旗下純電動貨車,打入台積電綠色運輸鏈,未來台灣通運可望進一步擴大純電動貨車規模,預計今年推出其他商用電動運具,為客戶提供客製化方案。
台積電昨天透過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台積電.愛.行動」宣布,攜手供應商及物流業者,組成電動貨車共享運輸大聯盟,首創純電併車共享租賃運送模式,透過電動貨車租賃取代油車送貨,並標記台灣通運等合作廠商。
台灣通運去年才與全球家具家飾品牌IKEA(宜家家居)合作啟用綠色物流服務。據了解,台積電這次採用的電動大貨車,為台灣通運旗下的第2輛電動大貨車;台灣通運回應中央社詢問表示,希望未來能夠協助更多產業邁向綠色供應鏈。
台灣通運旗下有2輛歐洲卡車製造商斯堪尼亞公司(Scania)推出的26噸電動大貨車,為台灣唯一成功掛牌上路的商用電動運具,今年預計將進一步推出其他商用電動運具,並為客戶提供客製化規劃方案。
根據Scania台灣官網資料,商用電動大貨卡因年里程高,因此減碳效果優於同樣是電動車的機車、轎車與小客貨等車款。
台泥近年積極轉向布局歐洲低碳水泥市場,2018年與土耳其OYAK成立合資公司,並透過該合資公司投資葡萄牙水泥公司Cimpor,帶動合資公司5年來稅後淨利成長6倍,2023年貢獻台泥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約45%。
由於中國水泥需求持續不振,台泥去年11月宣布擴大持股土耳其、葡萄牙2家水泥公司,將土耳其OYAK持股由40%提高至60%,葡萄牙Cimpor持股從40%增加至100%,預估今年第1季結束前完成相關交易程序。
另台泥位於高雄生產高階三元鋰電池的小港廠已經正式進入量產、國內外儲能案場陸續建成營運穩定獲利,預估中國水泥市場的營收占比將逐年降低。
台循雖然還是虧損15億。可能有部分是來自於設備攤提及一廠拆除費用。
就只能持續等待,今年與加拿大合作新廠,加拿大出資50億,台泥100億,第三方出資100億。這將釋出增資價每股多少元。還會是10嗎?15嗎?能元努力30年研發成果,張董願意嗎?
積極鼓勵有意願投入全球氣候行動的在職人士與新鮮人,同時擴大招募「生成式AI工程師」,
台泥資訊指出,台泥相較於半導體、科技業最大的優勢是橫跨11種產業,
有很大的實踐空間去訓練AI模型致力跨產業應用。
此次擴編生成式AI團隊,不僅能運用生成式AI進行ESG最適化管理,
未來也將協助台泥旗下高階電池品牌Molicel在加拿大建置高動力電芯廠時,
進行建廠規畫、模擬生產狀況產出精進策略等。
tw.stock.yahoo.com/news/%E5%85%A8%E7%90%83%E9%8B%B0%E9%9B%BB%E6%B1%A0%E8%B7%8C%E8%B7%8C%E4%B8%8D%E4%BC%91-%E5%8F%B0%E6%B3%A5%E6%97%97%E4%B8%8B%E4%B8%89%E5%85%83-%E8%83%BD%E5%85%83%E9%9B%BB%E6%B1%A0%E5%88%87%E8%97%8D%E6%B5%B7-%E9%81%BF%E6%AE%BA%E6%88%AE-080723473.html
被稱為蝙蝠車的電動賽車McMurtry Spéirling首度於北美亮相,也將在2025年推出量產版,價格約新台幣3,300萬元,全球限量100輛,車內搭載來自台泥企業團電池品牌Molicel最新的次世代高效能三元鋰離子電池,放電能力增加16%,充電時間從30分鐘縮短至12分鐘。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全球電動車展望報告》指出,2030年全球路上的運輸載具數量將達1.45億輛。過往台灣企業參加CES展多集中在電子產品與軟體類,隨著新能源議題興起,Vehicle Tech & Advanced Mobility展區更受關注,包括現代、KIA、BMW、賓士、VinFast等國際大車廠與瑞士ABB、美國EVgo、韓國Chaevi、大陸Star Charge等知名充電樁品牌都走向高功率充電趨勢,最高甚至達720kW以上,但也可預見將對電網造成極大負擔,因此儲能設備的搭配更顯重要。
對此,台泥儲能開發以EnergyArk為主體形成的充儲一體架構,利用UHPC高性能混凝土材質打造,達到防火阻熱與高強度特性,相較金屬櫃抗腐蝕、抗滲漏、防鹽害、耐候性高,並通過最重要國際安全規範雙測試,更全面符合美國消防協會NFPA855標準,涵蓋通風防爆、外部警示通訊系統,目前有40、60及1,000三種不同電池容量的規格,適用於室內外各種建置場域。台泥儲能也宣布,EnergyArk已經通過國際最嚴格UL 9540儲能系統安全認證測試,並攜手台泥歐洲子公司Atlante,於2024年第二季在義大利建造歐洲第一個結合EnergyArk儲能櫃的充電站。
台泥儲能此次參展也攜手全球策略夥伴並串聯台灣供應鏈:包括推出超高性能電動車電池模組平台的英國威廉斯先進工程WAE、具有為NASA航太開發經驗的美國電池安全整合解決方案供應商KULR及充電樁系統開發盟友馳諾瓦。台泥儲能與WAE合作開發可擴展式電池模組,具備高C rate充放電,能量密度高於競爭對手10%以上,堆疊出不同電壓與容量,對未來城市級微電網的佈局將扮演關鍵角色。
雖然名義上是償還銀行債務,不過應該是債轉股準備糧草吧
值得注意的是,台泥正與OYAK評估土耳其電池及儲能計畫,OYAK執行長Süleyman Savas Erdem表示,期望OYAK及台泥的夥伴關係,引領水泥及其他產業投資,對土耳其未來經濟充滿信心。這次OYAK與台泥合作,正評估在土耳其電池以及儲能相關領域的投資機
整個新聞稿的重點在這裡
可是並不是.....
這是電池廠的痛,因為是面臨原料上的庫存損失
得利者是終端市場有降價的籌碼。
我們董事長是看意境的,想賺錢去買其他的股票
台循賣一賣
增資價10元
是最有利的
除非預備要上市了
持續盈餘轉增資?!
似乎不錯耶
能元已經沒有多少資深員工了,就算資深手裡也沒幾張股票可賣.
與其說資深不如說是曾經參與第一次跟第二次增資的前能元員工們,手上還有多少股票要賣?
老實說這些人手上沒幾張了,都集中在某些個自然人手上了,所以在外有效流通的籌碼沒有想像多.
那籌碼少,有利多不是應該漲嗎?
沒有大股東與外圍的投顧團體配合,要怎麼漲?台泥子弟各個低調又不缺錢,誰會跟外圍投顧配合
我說啊,想短期依靠IPO來來賺取價差的,應該也退得差不多了,我只能說接下來靠增資配股來賺取超額利潤了.
那殖利率呢? 如果照台泥財報顯示的狀況跟所知道的情況來說,我個人是超級期待.
就一路讓股數成長到2027就是了
賣方多為員工?!難道員工也不看好前景嗎?!
完全看公司立場
不放利多
趨勢再好也沒用
有當年OO信長的影子
歷年來只要不買在天價
大部份的人都是賺錢的
現在的賣家很多應該都來自
資深員工吧!
255億*36.66%(台泥佔台循股權比例)=93.483億(台泥董事會公告最多100億)
這筆是應該從台泥--->台泥循環--->能元科技--->EMC
畢竟技術是來自能元科技,而能元科技未能掌握EMC的主導性股權數這個說不過去
剩下的
1.TCC International Ltd. (Group) 佔38.73% =98.76億
2.中橡佔13.67%=34.86億
從集團控管的角度與整合來看,中橡應該會是放棄了.這個份額大抵就是加拿大政府的45億直接給EMC
有趣的是台泥國際控股,這約100億的份額是要怎麼處理?直接入EMC?還是賣部份給策略夥伴?
順序是台泥--->台泥循環--->能元科技--->Molicel Canada
台泥之前有辦理海外存託憑證,這部分台泥有足夠資金可以投資
所以台泥循環增資除非是採用私募原始股東才不能參與認購
想一下,如果加拿大廠要這麼多錢辦理私募後台泥持股比重會大幅下降
因此,以張董過去的態度,一定是台泥主導出資,這樣原始股東才能認股
不過這次應該部會再用10元增資的可能性很大
應該不會拋棄我們這一些小股東
如果台循放棄
應該也會開小路給股民認
再來能元科技
在加拿大得到開發也是好事
如果不能占到大股份
至少還有租金或開發利益可拿
第四季高雄將全產全消
應該有好事發生
更何況要引進策略伙伴
門面也要顧一下吧
如果直接剝奪小股東的認購權利,那就太不厚道了。
如果是這樣不就跟當年中橡嗎?
有苦勞沒功勞,好不容易建立的工場
然後說這沒你的事了,天啊!該不會這樣吧!
台循資本額上限300億,現在約285億
已不足需提高上限。
請大家幫我分析一下,謝謝
10/18發行海外無擔保可轉換公司債4.2億元
跟本次要投入加拿大Molicel的案子金額不相上下
本次投資加拿大也提供相對支援
可見高雄小港廠的技術已達可以整廠輸出的階段
另外,加拿大製造有個優勢,美墨加租稅協議可以減少進口關稅的課徵
選擇1. 那就是台循還需要增資一次,選擇2.就是台循放棄增資,由台泥吃下 選擇1+2 那台循可能還要增資,不過增資比小很多
加拿大政府占約19%,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表示高雄廠經驗已經可以進行拷貝了,未來另一個重點就是與各國政府如何合作.
.................................................................................
代子公司E-One Moli Quantum Energy(Canada) Limited 公告董事會決議於加拿大地區新設建廠規劃
符合條款 第 15 款 事實發生日 112/11/14
說明
1.董事會或股東會決議日期:112/11/14
2.投資計畫內容:興建綠色電池廠廠房及購置生產線設備。
3.預計投資金額:加幣10.90億元,約新臺幣255億元。
4.預計投資日期:NA
5.資金來源:自有資金及銀行借款,以及向加拿大政府申請
戰略創新基金(SIF)補助約新臺幣48億元支應,並提供履約擔保。
6.具體目的:供營運生產使用。
........................................................................
1.標的物之名稱及性質(屬特別股者,並應標明特別股約定發行條件,如股息率等):
E-One Moli Energy (Canada) Limited(以下稱EMC)普通股
E-One Moli Quantum Energy (Canada) Limited(以下稱EMQE)普通股(新設子公司)
2.事實發生日:112/11/14~112/11/14
3.交易數量、每單位價格及交易總金額:
投資金額上限為加幣4.2億元或等值美金3億元
E-One Moli Energy (Canada) Limited發行股份及增資金額:待定
E-One Moli Quantum Energy (Canada) Limited發行股份及增資金額:待定
4.交易相對人及其與公司之關係(交易相對人如屬自然人,且非公司之
關係人者,得免揭露其姓名):
1.台泥循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台泥循環)為本公司及子公司綜合持股約78%
之子公司;能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能元科技)為台泥循環全資子公司;EMC為
能元科技間接投資全資子公司
2.本公司擬規劃擇一或併同以下列方式參與EMQE現增案:(1)直接或間接增資EMC,
由EMC參與認購現金增資所發行之新股;及/或(2)海外或國內子公司直接或間接增資
EMC,由EMC參與現金增資所發行之新股。
.........................................................................
上市櫃跟興櫃的電池概念股
哪一家真有獲利
看看賠得比台循多的股價是多少
台循只差沒上市
不然產量跟營收有哪家比得上
封面故事| 撰文者: 管婺媛 |出刊日期: 2023-11-09
www.businessweekly.com.tw/Archive/Article?StrId=7009104&rf=google
news.yahoo.com/archer-aviation-aims-launch-electric-202113467.html
冰山下的比較有得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