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未上市櫃股票公司名稱 |
新聞標題 |
2024/1/29 | 巨漢系統科技 | 巨漢共信上櫃案本周審議 |
櫃買中心預計分別於1月31日審議巨漢(6903)、2月1日審議共信-KY兩家公司的上櫃案。這也是今年在醫影之後,第二、第三家獲得召開審議委員會審議上櫃申請的公司。
巨漢主要是提供高科技產業廠房及無塵室的機電空調系統統包工程服務,董事長為王滄鍊,推薦證券商為富邦證券、玉山證券及第一金證券,申請時資本額6.06億元。
巨漢2022年度合併營收為47.17億元,稅後淨利為13.0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33.64元;2023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21.82億元,稅後淨利為6.24億元,EPS為10.26元。
共信-KY則是以科技事業申請上櫃,主要是從事抗癌消融新藥之研發及銷售,董事長為吳崇漢(Lester John Wu),推薦證券商為台新證券及統一證券,申請時資本額11.33億元。
共信-KY 2022年度合併營收為114萬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稅後淨損為2.54億元,每股虧損為2.29元;2023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1,026萬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稅後淨損為5,924萬元,每股虧損為0.52元。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1/29 | 安聯投信 未 | 趨勢成長股 擇優布局 |
台股周K線連二紅,指數本周再戰萬八大關。法人昨(28)日表示,時序步入農曆年前後,台股將面臨年報檢視、產業調整等考驗,預計指數在農曆年前區間震盪機率高,投資人可擇優布局「趨勢型成長股」,等待輪動契機。
台股上周五在美科技股盤後回檔下,全場指數在萬八關卡上下震盪。針對近期盤勢,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在美利率政策逐漸明朗、升息步入尾聲,以及重要法說釋出優於預期的展望、市場加深對AI成長動能的預期挹注下,台股近期強勢表態;在大盤被快速推升下,除重要權值股持續展現強力撐盤角色外,盤面資金則是呈現更為快速的輪動。
外資近期動態亦明顯由賣方轉向買方,成為支撐台股盤堅向上關鍵力量。證交所統計,今年來,外資累積賣超金額從超過1,600億元、大幅收斂至不到40億元;近一周延續稍早資金動能,累積買超近800億元。
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近期市場展現強勢多頭走勢,放眼第1季,牽動指數波動的主要還是市場情緒變化,盤面還是由重要權值股擔任撐盤要角,其他類股或主題則有望持續維持快速輪動的格局,帶動指數逐漸盤堅向上。
就基本面與題材面,今年是成長的格局,大方向應該還是會在基本面和動能回溫下,逐步向上。在策略上,建議抓住市場各季步調、保持逐步分批與紀律布局的大原則。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則指出,由於國際股市近期多空震盪、波動劇烈,台股同步呈現高檔震盪的格局難免,選股仍是因應波動的關鍵。現階段應以「趨勢型成長股」為布局主軸。
由於這些「趨勢型成長股」,普遍具備長期競爭力、展望正向與產業能見度高等特點,股價相對較有表現機會。
例如聯詠(3034)、儒鴻、拓凱、美利達、鴻海、卜蜂、日月光投控、桂盟、富邦金、台郡、國泰金、寶成、臻鼎-KY等,2023年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EPS)在1.5元以上、法人預估2024年EPS將超過4元,且近期股價強勢抗震、獲市場買盤青睞。
值得注意的是,台股歷年來第1季都有機會出現作夢行情,且在整體全球經濟仍可望緩步成長趨勢下,明年台股獲利表現可期。
其中,不乏中長線獲利穩定成長、展望正向的優質公司,反而可趁震盪波動時,透過由下而上的選股策略,逢低挑選「好學生」抗波動。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1/29 | 日盛投信 未 | 買氣火…規模年增1,525億 |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主動式台股基金2023全年規模增加了1,525億元、定期定額金額達255億元,均名列各類型主動式基金第一。其他包括跨國投資的股票型、多重資產型與平衡型組合基金,以及國內投資平衡型,規模增加也在百億元以上。
安聯投信表示,去年11月起投資市場逐步擺脫震盪格局,在預期步入美國聯準會升息尾聲,經濟有望軟著陸等支撐下,不但市場信心明顯回溫,具成長利基主題亦展現強力表現,支撐包括跨國固定收益型、台股與跨國多重資產基金,相對受市場資金青睞。
展望後市,安聯投信台股團隊指出,基本上,今年是成長的格局,大方向應該還是會在基本面和動能回溫下,逐步向上,半導體、AI等科技主題仍是主流、相對看好;綠電部分,電網升級政策受惠族群等亦具成長利基。今年選股扮演重要角色。
日盛投信台股投資研究團隊表示,近期台股盤面結構輪動,技術面呈現破低翻揚突破壓力的多頭架構,化解技術面轉弱疑慮,美國重要龍頭企業財報表現亮眼,科技AI概念股股價創高,顯見市場對AI樂觀情緒升溫,加上台灣半導體龍頭廠法說會釋出樂觀展望,半導體、AI成為盤勢再攻關鍵。
根據彭博資訊估算,全球生成式AI市場規模正以每年42%的速度擴張,預料2032年將達到1.3兆美元,約是2022年的32倍,長期成長動能無虞。在多重資產部分,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謝佳伶表示,在基本情境假設下,預估美國經濟雖較2023年轉弱,但可望維持穩健成長。以非投資等級債、可轉債與股市三大類資產來看,前兩者能見度相對較高,股市則較易受到短期投資情緒變化而可能面臨較大的波動度。
謝佳伶認為,多重資產型基金適合各類型投資人作為核心資產配置的一環。多數保守型投資人會以債券型基金為主要部位。建議可以搭配多重資產型基金,以分散利率、信用風險,並掌握不同投資機會。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1/29 | 安聯投信 未 | 買氣火…規模年增1,525億 |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主動式台股基金2023全年規模增加了1,525億元、定期定額金額達255億元,均名列各類型主動式基金第一。其他包括跨國投資的股票型、多重資產型與平衡型組合基金,以及國內投資平衡型,規模增加也在百億元以上。
安聯投信表示,去年11月起投資市場逐步擺脫震盪格局,在預期步入美國聯準會升息尾聲,經濟有望軟著陸等支撐下,不但市場信心明顯回溫,具成長利基主題亦展現強力表現,支撐包括跨國固定收益型、台股與跨國多重資產基金,相對受市場資金青睞。
展望後市,安聯投信台股團隊指出,基本上,今年是成長的格局,大方向應該還是會在基本面和動能回溫下,逐步向上,半導體、AI等科技主題仍是主流、相對看好;綠電部分,電網升級政策受惠族群等亦具成長利基。今年選股扮演重要角色。
日盛投信台股投資研究團隊表示,近期台股盤面結構輪動,技術面呈現破低翻揚突破壓力的多頭架構,化解技術面轉弱疑慮,美國重要龍頭企業財報表現亮眼,科技AI概念股股價創高,顯見市場對AI樂觀情緒升溫,加上台灣半導體龍頭廠法說會釋出樂觀展望,半導體、AI成為盤勢再攻關鍵。
根據彭博資訊估算,全球生成式AI市場規模正以每年42%的速度擴張,預料2032年將達到1.3兆美元,約是2022年的32倍,長期成長動能無虞。在多重資產部分,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謝佳伶表示,在基本情境假設下,預估美國經濟雖較2023年轉弱,但可望維持穩健成長。以非投資等級債、可轉債與股市三大類資產來看,前兩者能見度相對較高,股市則較易受到短期投資情緒變化而可能面臨較大的波動度。
謝佳伶認為,多重資產型基金適合各類型投資人作為核心資產配置的一環。多數保守型投資人會以債券型基金為主要部位。建議可以搭配多重資產型基金,以分散利率、信用風險,並掌握不同投資機會。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1/29 | 統一投信 公 | 台股基金 績效亮眼 |
在半導體與AI概念股領軍下,台股再度觸碰萬八,近一年來加權指數上漲20.5%,而台股主動式基金平均報酬達45.6%,表現更加出色。
法人認為,技術面偏多,加上外資歸隊,台股重回中多格局,建議留意績優的台股基金。
國內股票型基金可分為一般、科技、中概、中小、上櫃以及價值型共六大類,據CMoney統計至25日,價值和中概型因檔數較少,平均報酬來到56%。
而科技類搭上這波AI熱潮,平均繳出51.8%的報酬,也優於整體;而上櫃類平均上漲24%,低於均值。
以個別基金績效來看,近一年績效有三檔超過九成,分別為科技型的野村高科技95.2%和野村e科技91.5%,還有中概型的日盛新台商94.8%。
近一年報酬逾八成也有四檔,且都是一般型台股基金,依序為日盛MIT主流88.9%、路博邁台灣5G股票86.08%、日盛台灣永續成長股息84.6%、日盛上選84.03%。
日盛投信台股投資研究團隊表示,近期為美股財報周,科技及AI相關個股均在法說會釋出利多及營運亮點,也使供應鏈同步受惠,國際股市有望延續正向氛圍,台股多頭格局有望維持。
統一投信表示,近期台股跟隨美股持續上漲,在企業展望普遍樂觀的背景下,元月行情有望延續。美國通膨下降趨勢未變,聯準會降息只是早晚問題,貨幣緊縮政策確定今年結束,也有利股市中長多行情。
隨著美股進入財報及展望公布,由先前各科技龍頭CEO所釋出的年度產品規劃來看,預期今年營運將正向樂觀,使科技股有望持續領漲。
日盛上選基金研究團隊指出,科技大廠陸續釋出產業復甦訊號,本周市場將聚焦AI產業展望,同時關注1月底聯準會決策會議是否釋出更明確政策方向。產業方面,野村e科技基金經理人謝文雄指出,持續看好AI與EV的長線成長趨勢。
不過,2023年以來不少AI族群已有不小漲幅,因此,今年在選股,建議著重在成長前景較為明確的AI趨勢標的,其中ASIC應會有更高的成長率。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1/29 | 日盛投信 未 | 台股基金 績效亮眼 |
在半導體與AI概念股領軍下,台股再度觸碰萬八,近一年來加權指數上漲20.5%,而台股主動式基金平均報酬達45.6%,表現更加出色。
法人認為,技術面偏多,加上外資歸隊,台股重回中多格局,建議留意績優的台股基金。
國內股票型基金可分為一般、科技、中概、中小、上櫃以及價值型共六大類,據CMoney統計至25日,價值和中概型因檔數較少,平均報酬來到56%。
而科技類搭上這波AI熱潮,平均繳出51.8%的報酬,也優於整體;而上櫃類平均上漲24%,低於均值。
以個別基金績效來看,近一年績效有三檔超過九成,分別為科技型的野村高科技95.2%和野村e科技91.5%,還有中概型的日盛新台商94.8%。
近一年報酬逾八成也有四檔,且都是一般型台股基金,依序為日盛MIT主流88.9%、路博邁台灣5G股票86.08%、日盛台灣永續成長股息84.6%、日盛上選84.03%。
日盛投信台股投資研究團隊表示,近期為美股財報周,科技及AI相關個股均在法說會釋出利多及營運亮點,也使供應鏈同步受惠,國際股市有望延續正向氛圍,台股多頭格局有望維持。
統一投信表示,近期台股跟隨美股持續上漲,在企業展望普遍樂觀的背景下,元月行情有望延續。美國通膨下降趨勢未變,聯準會降息只是早晚問題,貨幣緊縮政策確定今年結束,也有利股市中長多行情。
隨著美股進入財報及展望公布,由先前各科技龍頭CEO所釋出的年度產品規劃來看,預期今年營運將正向樂觀,使科技股有望持續領漲。
日盛上選基金研究團隊指出,科技大廠陸續釋出產業復甦訊號,本周市場將聚焦AI產業展望,同時關注1月底聯準會決策會議是否釋出更明確政策方向。產業方面,野村e科技基金經理人謝文雄指出,持續看好AI與EV的長線成長趨勢。
不過,2023年以來不少AI族群已有不小漲幅,因此,今年在選股,建議著重在成長前景較為明確的AI趨勢標的,其中ASIC應會有更高的成長率。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1/29 | 保誠人壽保險 未 | 保誠人壽外幣壽險 打造雙核保障 |
保誠人壽與渣打國際商業銀行獨家攜手推出「保誠人壽新美利29外幣終身壽險(定期給付型)」,以健康保障及資產配置為產品的雙核心,協助三明治族輕鬆規畫家庭保障。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癌症、心血管疾病持續位居國人前十大死因,「保誠人壽新美利29外幣終身壽險(定期給付型)」結合分紅保單壽險保障以及特定傷病保障,涵蓋如癌症、急性心肌梗塞、阿茲海默氏症、嚴重巴金森氏症等共29項特定傷病;若被保險人於保險契約有效期間內,經醫師診斷確定首次罹患保單所涵蓋特定傷病,可獲得按照診斷確定當時基本保險金額15%「特定傷病保險金」,讓三明治族在健康保障下,能支應醫藥費用或是選擇適合自己的醫療方式。另外,對有資產配置的三明治族來說,多元幣別的資產配置有助分散風險,「保誠人壽新美利29外幣終身壽險(定期給付型)」以美元收付,有利打造多元化的資產配置。
以40歲男性投保「保誠人壽新美利29外幣終身壽險(定期給付型)」為例,繳費3年,基本保險金額美金9萬元,原始年繳保費美金3萬2,310元,在高保費折扣後年繳保費美金3萬1,667元;若在契約有效期間內罹患保單所涵蓋的29項特定傷病,將獲給付基本保險金額15%「特定傷病保險金」美金1萬3,500元(以給付一次為限)。在分紅保單的壽險保障方面,保戶可選擇保單分期給付,事先約定欲分期給付之「指定保險金」及「分期定期保險金給付期間」,該公司會按照約定的頻率,例如5、10、15、20或25年,將指定的保險金分期給付給受益人,讓三明治族能更彈性及周延的規畫資產傳承,照顧下一代。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1/29 | 復華投信 公 | ETF規模 本周衝4兆元 |
ETF投資熱潮持續火熱,總規模在上周五(26)日衝上3.99兆元,本周蓄勢挑戰4兆元大關。展望後市,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表示,在新產品及追加募集持續進行、參與者愈來愈多、法規制度健全及開放下,ETF市場規模將更上一層樓。
根據CMoney統計ETF規模,2023全年成長63.3%,增加1.5兆元,今年來截至26日,最新ETF總規模衝上3.99兆元,再創新高峰,距離4兆元僅差臨門一腳。以主要類型來看,債券ETF占總規模的53%為最大宗、其次為台股的37.7%。
當中,前五大發行業者市場占比達10%以上,以元大投信旗下ETF規模1.22兆元,占30.7%最多;第二為國泰投信7,334億元,占18.3%;第三則是群益投信5,426億元,占13.5%;接著是富邦投信的4,851億元,占12.1%;中國信託投信4,095億元,占10.2%。
對比2022年底的變化,群益以及統一投信上升兩個名次,群益投信由第五強攀升至第三大;統一投信從第十大提升到第八大。至於復華投信也上升一個名次,從第七大提升至第六大。
劉宗聖指出,2023年整體ETF規模增胖逾兆元,處在快速發展期,今年看好在受益人數增加、更多發行商加入、新產品的發行、市場的降息利多等,對ETF市場發展仍抱持正面積極的看法。
同時,制度、法規、創新等面向也是持續健全是ETF市場長遠發展的關鍵,近期包含收益平準金規範已出爐、主動式ETF研議、重視投資人保護、ETF與其他金融商品結合的投資解決方案等。
今年ETF市場主要應觀察美國降息動作,若如市場預期,屆時債券市場的報酬率以及規模會有增長的效果;其次是台股ETF的變化,預料配息型應該會有很多新進者或新產品加入,預期持續有所增量。
ETF資金活水不斷,包含統一台灣高息動能及元大臺灣價值高息都將在3月展開募集,已獲得核准的還有凱基台灣優選30等;另外,國泰投資級公司債等債券ETF也送件申請追加募集中。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1/29 | 統一投信 公 | ETF規模 本周衝4兆元 |
ETF投資熱潮持續火熱,總規模在上周五(26)日衝上3.99兆元,本周蓄勢挑戰4兆元大關。展望後市,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表示,在新產品及追加募集持續進行、參與者愈來愈多、法規制度健全及開放下,ETF市場規模將更上一層樓。
根據CMoney統計ETF規模,2023全年成長63.3%,增加1.5兆元,今年來截至26日,最新ETF總規模衝上3.99兆元,再創新高峰,距離4兆元僅差臨門一腳。以主要類型來看,債券ETF占總規模的53%為最大宗、其次為台股的37.7%。
當中,前五大發行業者市場占比達10%以上,以元大投信旗下ETF規模1.22兆元,占30.7%最多;第二為國泰投信7,334億元,占18.3%;第三則是群益投信5,426億元,占13.5%;接著是富邦投信的4,851億元,占12.1%;中國信託投信4,095億元,占10.2%。
對比2022年底的變化,群益以及統一投信上升兩個名次,群益投信由第五強攀升至第三大;統一投信從第十大提升到第八大。至於復華投信也上升一個名次,從第七大提升至第六大。
劉宗聖指出,2023年整體ETF規模增胖逾兆元,處在快速發展期,今年看好在受益人數增加、更多發行商加入、新產品的發行、市場的降息利多等,對ETF市場發展仍抱持正面積極的看法。
同時,制度、法規、創新等面向也是持續健全是ETF市場長遠發展的關鍵,近期包含收益平準金規範已出爐、主動式ETF研議、重視投資人保護、ETF與其他金融商品結合的投資解決方案等。
今年ETF市場主要應觀察美國降息動作,若如市場預期,屆時債券市場的報酬率以及規模會有增長的效果;其次是台股ETF的變化,預料配息型應該會有很多新進者或新產品加入,預期持續有所增量。
ETF資金活水不斷,包含統一台灣高息動能及元大臺灣價值高息都將在3月展開募集,已獲得核准的還有凱基台灣優選30等;另外,國泰投資級公司債等債券ETF也送件申請追加募集中。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1/29 | 中國信託證券投資信託 未 | ETF規模 本周衝4兆元 |
ETF投資熱潮持續火熱,總規模在上周五(26)日衝上3.99兆元,本周蓄勢挑戰4兆元大關。展望後市,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表示,在新產品及追加募集持續進行、參與者愈來愈多、法規制度健全及開放下,ETF市場規模將更上一層樓。
根據CMoney統計ETF規模,2023全年成長63.3%,增加1.5兆元,今年來截至26日,最新ETF總規模衝上3.99兆元,再創新高峰,距離4兆元僅差臨門一腳。以主要類型來看,債券ETF占總規模的53%為最大宗、其次為台股的37.7%。
當中,前五大發行業者市場占比達10%以上,以元大投信旗下ETF規模1.22兆元,占30.7%最多;第二為國泰投信7,334億元,占18.3%;第三則是群益投信5,426億元,占13.5%;接著是富邦投信的4,851億元,占12.1%;中國信託投信4,095億元,占10.2%。
對比2022年底的變化,群益以及統一投信上升兩個名次,群益投信由第五強攀升至第三大;統一投信從第十大提升到第八大。至於復華投信也上升一個名次,從第七大提升至第六大。
劉宗聖指出,2023年整體ETF規模增胖逾兆元,處在快速發展期,今年看好在受益人數增加、更多發行商加入、新產品的發行、市場的降息利多等,對ETF市場發展仍抱持正面積極的看法。
同時,制度、法規、創新等面向也是持續健全是ETF市場長遠發展的關鍵,近期包含收益平準金規範已出爐、主動式ETF研議、重視投資人保護、ETF與其他金融商品結合的投資解決方案等。
今年ETF市場主要應觀察美國降息動作,若如市場預期,屆時債券市場的報酬率以及規模會有增長的效果;其次是台股ETF的變化,預料配息型應該會有很多新進者或新產品加入,預期持續有所增量。
ETF資金活水不斷,包含統一台灣高息動能及元大臺灣價值高息都將在3月展開募集,已獲得核准的還有凱基台灣優選30等;另外,國泰投資級公司債等債券ETF也送件申請追加募集中。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1/29 | 群益投信 公 | ETF規模 本周衝4兆元 |
ETF投資熱潮持續火熱,總規模在上周五(26)日衝上3.99兆元,本周蓄勢挑戰4兆元大關。展望後市,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表示,在新產品及追加募集持續進行、參與者愈來愈多、法規制度健全及開放下,ETF市場規模將更上一層樓。
根據CMoney統計ETF規模,2023全年成長63.3%,增加1.5兆元,今年來截至26日,最新ETF總規模衝上3.99兆元,再創新高峰,距離4兆元僅差臨門一腳。以主要類型來看,債券ETF占總規模的53%為最大宗、其次為台股的37.7%。
當中,前五大發行業者市場占比達10%以上,以元大投信旗下ETF規模1.22兆元,占30.7%最多;第二為國泰投信7,334億元,占18.3%;第三則是群益投信5,426億元,占13.5%;接著是富邦投信的4,851億元,占12.1%;中國信託投信4,095億元,占10.2%。
對比2022年底的變化,群益以及統一投信上升兩個名次,群益投信由第五強攀升至第三大;統一投信從第十大提升到第八大。至於復華投信也上升一個名次,從第七大提升至第六大。
劉宗聖指出,2023年整體ETF規模增胖逾兆元,處在快速發展期,今年看好在受益人數增加、更多發行商加入、新產品的發行、市場的降息利多等,對ETF市場發展仍抱持正面積極的看法。
同時,制度、法規、創新等面向也是持續健全是ETF市場長遠發展的關鍵,近期包含收益平準金規範已出爐、主動式ETF研議、重視投資人保護、ETF與其他金融商品結合的投資解決方案等。
今年ETF市場主要應觀察美國降息動作,若如市場預期,屆時債券市場的報酬率以及規模會有增長的效果;其次是台股ETF的變化,預料配息型應該會有很多新進者或新產品加入,預期持續有所增量。
ETF資金活水不斷,包含統一台灣高息動能及元大臺灣價值高息都將在3月展開募集,已獲得核准的還有凱基台灣優選30等;另外,國泰投資級公司債等債券ETF也送件申請追加募集中。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1/29 | 元大投信 公 | ETF規模 本周衝4兆元 |
ETF投資熱潮持續火熱,總規模在上周五(26)日衝上3.99兆元,本周蓄勢挑戰4兆元大關。展望後市,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表示,在新產品及追加募集持續進行、參與者愈來愈多、法規制度健全及開放下,ETF市場規模將更上一層樓。
根據CMoney統計ETF規模,2023全年成長63.3%,增加1.5兆元,今年來截至26日,最新ETF總規模衝上3.99兆元,再創新高峰,距離4兆元僅差臨門一腳。以主要類型來看,債券ETF占總規模的53%為最大宗、其次為台股的37.7%。
當中,前五大發行業者市場占比達10%以上,以元大投信旗下ETF規模1.22兆元,占30.7%最多;第二為國泰投信7,334億元,占18.3%;第三則是群益投信5,426億元,占13.5%;接著是富邦投信的4,851億元,占12.1%;中國信託投信4,095億元,占10.2%。
對比2022年底的變化,群益以及統一投信上升兩個名次,群益投信由第五強攀升至第三大;統一投信從第十大提升到第八大。至於復華投信也上升一個名次,從第七大提升至第六大。
劉宗聖指出,2023年整體ETF規模增胖逾兆元,處在快速發展期,今年看好在受益人數增加、更多發行商加入、新產品的發行、市場的降息利多等,對ETF市場發展仍抱持正面積極的看法。
同時,制度、法規、創新等面向也是持續健全是ETF市場長遠發展的關鍵,近期包含收益平準金規範已出爐、主動式ETF研議、重視投資人保護、ETF與其他金融商品結合的投資解決方案等。
今年ETF市場主要應觀察美國降息動作,若如市場預期,屆時債券市場的報酬率以及規模會有增長的效果;其次是台股ETF的變化,預料配息型應該會有很多新進者或新產品加入,預期持續有所增量。
ETF資金活水不斷,包含統一台灣高息動能及元大臺灣價值高息都將在3月展開募集,已獲得核准的還有凱基台灣優選30等;另外,國泰投資級公司債等債券ETF也送件申請追加募集中。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1/29 | 富邦投信 未 | ETF規模 本周衝4兆元 |
ETF投資熱潮持續火熱,總規模在上周五(26)日衝上3.99兆元,本周蓄勢挑戰4兆元大關。展望後市,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表示,在新產品及追加募集持續進行、參與者愈來愈多、法規制度健全及開放下,ETF市場規模將更上一層樓。
根據CMoney統計ETF規模,2023全年成長63.3%,增加1.5兆元,今年來截至26日,最新ETF總規模衝上3.99兆元,再創新高峰,距離4兆元僅差臨門一腳。以主要類型來看,債券ETF占總規模的53%為最大宗、其次為台股的37.7%。
當中,前五大發行業者市場占比達10%以上,以元大投信旗下ETF規模1.22兆元,占30.7%最多;第二為國泰投信7,334億元,占18.3%;第三則是群益投信5,426億元,占13.5%;接著是富邦投信的4,851億元,占12.1%;中國信託投信4,095億元,占10.2%。
對比2022年底的變化,群益以及統一投信上升兩個名次,群益投信由第五強攀升至第三大;統一投信從第十大提升到第八大。至於復華投信也上升一個名次,從第七大提升至第六大。
劉宗聖指出,2023年整體ETF規模增胖逾兆元,處在快速發展期,今年看好在受益人數增加、更多發行商加入、新產品的發行、市場的降息利多等,對ETF市場發展仍抱持正面積極的看法。
同時,制度、法規、創新等面向也是持續健全是ETF市場長遠發展的關鍵,近期包含收益平準金規範已出爐、主動式ETF研議、重視投資人保護、ETF與其他金融商品結合的投資解決方案等。
今年ETF市場主要應觀察美國降息動作,若如市場預期,屆時債券市場的報酬率以及規模會有增長的效果;其次是台股ETF的變化,預料配息型應該會有很多新進者或新產品加入,預期持續有所增量。
ETF資金活水不斷,包含統一台灣高息動能及元大臺灣價值高息都將在3月展開募集,已獲得核准的還有凱基台灣優選30等;另外,國泰投資級公司債等債券ETF也送件申請追加募集中。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1/29 | 泓辰材料 興 | 泓辰粉體設備接單旺 營收報佳音 |
泓辰材料連續3年繳出營運佳績,去年營收站穩3億元大關,並推升股價衝上百元,市值超過70億元。深入來看,粉體設備持續大賣居功至偉,自製粉體設備也是泓辰在材料化學合成技術之外,發展LMFP正極材料的重要優勢。
泓辰的前身以材料設備起家,董事長陳宏力帶領一批深諳自動化、AOI及掌握產業完整製程技術的技術團隊,主力產品噴霧乾燥機用於被動元件及食品等行業,也是生產電池正負極材料的關鍵設備。泓辰的噴霧乾燥機能大量生產粒徑小且分布均勻的粉體。此外,去年開發的多層結構燒結爐,大幅提升產能並減少設備占地面積,為業界首見,具有壓倒性優勢。
泓辰工廠位於平鎮工業區,雖然外觀低調,但廠區內從辦公室到生產線,環境優雅,科技感十足,完全不輸上市櫃公司。5米高的植生牆將綠意帶進室內成為焦點,人性化的辦公空間瀰漫著幸福感。電子化的人事牆及智慧製造戰情中心更是吸睛,所有人員出勤及產線生管情況,全部以數位動態顯示,一目瞭然,並持續完善全廠自動化,公司表示人事牆及戰情中心之資訊看板不假外求,也是出自泓辰團隊,是技術實力的另類展現。
泓辰12年來積極發展磷酸鋰錳鐵(LMFP)正極材料,努力從設備朝材料轉型,打造成長的第二動能。在轉換的過程中,泓辰憑藉豐富的設備整合能力與量產經驗,在中油轉型投入電池負極材料生產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供應其整廠的生產設備,這也說明設備對泓辰之營收及獲利的貢獻具絕對重要性。
電池關乎電動車的成本及性能,也決定車廠的市場競爭力,各品牌車廠積極提升電池的自主性,希望掌握電池及其關鍵材料。歐美日車廠是泓辰的主要目標客戶,透過正極材料銷售及合資設廠,明、後年材料營收可望大幅提升。
泓辰已根據客戶對未來萬噸產能需求規畫,投入4億進行2,500噸的LMFP產線建置,預計第三季完成。同時,泓辰正籌備IPO計畫,希望今年公開發行並於興櫃上市,這將有利於其與歐美客戶進一步深化合作。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1/29 | 南山人壽 公 | 保意外傷害責任險 轉嫁風險 |
根據國際再保公司發布的報告指出,台灣民眾的保險滲透率為全球第三,平均每人持有2.6張保單。然而,國人在規劃自身的保障時,對醫療、理財投資、退休規劃等商品比較耳熟能詳,卻往往忽略生活中無所不在、無法預防的意外之災。
然而,這些意外事故不僅可能造成自身受傷與醫療費用的損失,尤其是若造成他人受傷或財物損失,還可能需面臨高額的「個人責任賠償」,嚴重影響到自己與全家的生活品質。
簡單來說,意外事故的風險防範有二種:意外傷害險和個人責任險。這兩種保險商品主要的區別在於,意外傷害險是賠「自身」因意外事故造成的體傷,所需支付的醫療費用;而個人責任險是當自己或家中孩童、寵物不小心發生意外事故,造成他人受傷或財物損失,依法須承擔賠償責任時,可由保險公司代為賠償「對方」的一種保險。
以南山產物「金如意」專案所包含的個人責任險商品來舉例,保戶若發生逛街時打破店家商品、澆花時陽台花盆掉落砸傷路人等「無心之失」時,就會提供每一意外事故最高50萬元的個人責任保障,以賠付對方之財物損失或受傷之醫療費用,甚至還涵蓋住院慰問金等。
此外,「金如意」專案除了同時囊括意外傷害和個人責任險外,另也包括意外傷害醫療保障、天災特定事故保障、以及特定意外特別給付,例如食物中毒定額給付、一氧化碳中毒增額給付以及顏面傷害整形費用保險等多種保障,而且保費也不貴,每天只要一顆茶葉蛋的價格,就能以一張保單,為自己建構「個人責任險+意外傷害險」多重的風險保障。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1/29 | 南山人壽 公 | 他,懂得領導更勝統御 |
全球人壽總經理馬君碩帶領近6,000名員工,他在領導統御上,一直信奉的道理,就是「領導更勝統御」。而對他言傳身教、被他視為一生的貴人,就是他口中尊稱「郭先生」的南山人壽前董事長郭文德。
全球人壽成立至今已經滿30年,創立時是外商公司,2009年轉為本土壽險公司,特別是2013年合併國華之後,在企業文化方面有很多改變,如何使兩家公司真正的做到多元融合,也是馬君碩的一大挑戰。
精算背景出身的馬君碩,剛從美國回台時,先是在富邦人壽待了一年,後來就到南山人壽,因為當時南山的精算在業界是滿知名的,他也在精算部待了六年。
馬君碩說,「我這輩子有一位貴人,他就是前南山人壽董事長郭文德」,當初在機緣巧合之下,馬君碩成為郭文德的特助,在郭文德2004年退休之前,他也在郭文德身邊學習了四年。
馬君碩回憶著說道,「郭先生就像是我父親一樣,他常常告訴我一句話,『保險是人的事業』,所以在郭先生身邊要學的就是四個字,待人接物。」四年時間,馬君碩第一年讀檔案、參加會議、做記錄,第二年開始做一些跟業務有關的小案子,第三年成立農漁會信合社通路,業績也慢慢做起來。
之後馬君碩到中泰人壽擔任第一任總經理,而年輕有衝勁的馬君碩,遇上中國大陸正值改革開放,為了拓展保險視野,他也毅然決然前往中國大陸發展近九年。
「這一切都要感謝郭先生,我們以前都形容郭先生都是鼓勵鼓勵再鼓勵」,如今經營業務通路的精神也是在當時學到的,由公司制定好遊戲規則,內勤提供服務給業務員,剩下的就是業務員經營自己的事業。
這些經驗也讓他在處理「合併」上,更多了些圓滑,全球人壽與國華人壽合併以來,兩家公司在制度及文化上的差異,造成業務人力流失,為重塑團隊文化,馬君碩貫徹單軌制度,推動「服務接班人計畫」,並透過「通訊處變革轉型專案」及強化團隊訓練等建立共同語言,打造「兩年內新人,整個單位與你一起培養」正向環境,凝聚共識,才能使近6,000人的團隊不斷成長。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1/29 | 麗寶建設 未 | 台積效應 插旗雲嘉建商吃補 |
台積電近期傳出將在嘉義太保設廠,在此效應加持下,周邊房地價格也傳開始蠢動,此前已插旗雲嘉的建商包括麗寶集團、清景麟建築、泰嘉開發等,則被視為率先撿到槍。
業界指出,台積電前進嘉義的議題近期發酵,似有將生產量能擴大二線城市的規劃,因此彰雲嘉等地房市同受矚目。其中,長虹建設布局彰林員林,鄉林則卡位雲林斗六,都各具優勢。
此前,六都房市買氣持續升溫,自住買氣擴至二線城市,包括長虹、麗寶、鄉林等指標建商擴大搶攻彰化、雲林、嘉義等區,其中長虹在員林第二案現正準備中,鄉林則轉攻雲林斗六,麗寶集團卡位嘉義市中心、雲林高鐵站區,總計今年可望有逾百億元新案搶攻二線城市買盤。
在台積電擴廠效應下,台南、高雄買氣噴發,讓開發商趨之若鶩,其中,不少擁有科技產業園區的二線城市成為建商插旗布局的地區;台積電1奈米廠可能落腳的嘉義,早有開發商眼光獨到提前卡位。
麗寶集團表示,嘉義不僅有觀光能量,且有六大產業園區,包括馬稠後產業園區、布袋水產加值園區、中埔公館園區、水上南靖園區、民雄航太園區,以及嘉義科學園區;看好廠商陸續進駐園區後,區域對辦公室、住宅的需求會同步增加,因此幾年前就決議投入當地飯店、商辦、住宅等市場。
嘉義高鐵站區周邊則有南部指標建商-泰嘉開發與清景麟建築插旗,已有四筆系列個案、總銷合計破200億元,「高鐵國際城」、「高鐵科技城」已完銷,「清景麟嘉科」現正銷售中,總銷初估80億元「高鐵世界城」將接棒演出。
麗寶集團同步布局雲林,集團旗下麗源建設、麗寶建設將在雲林高鐵站區周邊,推出兩大地上權住宅案,戶數各約達1,500戶、1,700戶左右,均將在今年動工,推出時間未定;而鄉林則選擇卡位雲林斗六、彰化員林,其中員林案「鄉林圓頂」去年已完銷,今年則專注斗六案,預計首季推出總銷約28億元的預售大樓新案。
長虹建設去年在員林推出「長虹天際」快速完銷,目前長虹位於永昌街、總銷25億元「員林二期」現正準備中,惟推案時間未定。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1/29 | 全球人壽保險 公 | 他,懂得領導更勝統御 |
全球人壽總經理馬君碩帶領近6,000名員工,他在領導統御上,一直信奉的道理,就是「領導更勝統御」。而對他言傳身教、被他視為一生的貴人,就是他口中尊稱「郭先生」的南山人壽前董事長郭文德。
全球人壽成立至今已經滿30年,創立時是外商公司,2009年轉為本土壽險公司,特別是2013年合併國華之後,在企業文化方面有很多改變,如何使兩家公司真正的做到多元融合,也是馬君碩的一大挑戰。
精算背景出身的馬君碩,剛從美國回台時,先是在富邦人壽待了一年,後來就到南山人壽,因為當時南山的精算在業界是滿知名的,他也在精算部待了六年。
馬君碩說,「我這輩子有一位貴人,他就是前南山人壽董事長郭文德」,當初在機緣巧合之下,馬君碩成為郭文德的特助,在郭文德2004年退休之前,他也在郭文德身邊學習了四年。
馬君碩回憶著說道,「郭先生就像是我父親一樣,他常常告訴我一句話,『保險是人的事業』,所以在郭先生身邊要學的就是四個字,待人接物。」四年時間,馬君碩第一年讀檔案、參加會議、做記錄,第二年開始做一些跟業務有關的小案子,第三年成立農漁會信合社通路,業績也慢慢做起來。
之後馬君碩到中泰人壽擔任第一任總經理,而年輕有衝勁的馬君碩,遇上中國大陸正值改革開放,為了拓展保險視野,他也毅然決然前往中國大陸發展近九年。
「這一切都要感謝郭先生,我們以前都形容郭先生都是鼓勵鼓勵再鼓勵」,如今經營業務通路的精神也是在當時學到的,由公司制定好遊戲規則,內勤提供服務給業務員,剩下的就是業務員經營自己的事業。
這些經驗也讓他在處理「合併」上,更多了些圓滑,全球人壽與國華人壽合併以來,兩家公司在制度及文化上的差異,造成業務人力流失,為重塑團隊文化,馬君碩貫徹單軌制度,推動「服務接班人計畫」,並透過「通訊處變革轉型專案」及強化團隊訓練等建立共同語言,打造「兩年內新人,整個單位與你一起培養」正向環境,凝聚共識,才能使近6,000人的團隊不斷成長。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1/29 | 全球人壽保險 公 | 老鷹計畫 奠定重要基礎 |
問:在數位浪潮之下,全球人壽如何搶占先機?
答:剛與國華合併後,全球啟動老鷹計畫,整合核心系統,導入大數據,花費五年時間將全球人壽、國華人壽從行政規則、商品、行政流程等資訊全數整合成一套系統,再依據金融科技發展,建立衛星系統串聯成平台,這個核心系統為我們公司日後的數位轉型奠定了重要基礎。
很多人可能很難想像為什麼需要花這麼多時間整合系統,因為和國華合併初期,全球人壽約有230萬個人險保戶,等於全台灣十分之一的人口,國華40、50年累積的保單,每年保單責任準備金提存利率及規定不同、保單利率不同,每張保單豁免保費、理賠條件都不同,我們信守公平待客的原則,每一位客戶的權益都不能受損,因此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
因應金融變革浪潮,全球人壽也持續加速數位轉型,在保險商品設計與定價方面,利用大數據和AI分析客戶數據,以及市場和風險趨勢,進行多元的商品設計以及動態定價,推出更符合市場需求和兼具風險控制的商品,對不同的消費者群體提供個性化的保險商品和定價,像是外溢保單等;在產品行銷及銷售模式創新方面,透過社交媒體、搜尋引擎優化、數據分析等可以實現精準化行銷,提升銷售效能。
在行政業務流程與客戶服務方面,可利用數據分析並且依照商品特性及要保資訊進行風險分級,加速核保;理賠監測與管理方面,則可以利用AI和機器學習來偵測異常理賠案件,以及利用數據分析對於理賠案件進行複雜程度的初步判斷與案件分流,除了可以進行理賠的風險控制外,也可以提升理賠處理速度和客戶滿意度。
全球人壽數位轉型也已應用於綠色金融發展,包含智能大樓之資源智慧監控、碳足跡分析與減碳建議等,帶來新的營運模式。未來,全球人壽將一步步把所有的流程往「無紙化」目標邁進,期待許多當前需要實體服務的需求,轉成線上。
問:壽險業將於2026年正式接軌IFRS 17,全球人壽的策略為何?
答:全球人壽目前在系統建置部分,已於2023年底完成初步資料相關之系統測試,並規劃今年開始進行平行測試,以利於2025年可以進行開帳作業,此外,每季定期陳報主管機關17號公報的接軌進度,也皆符合相關規定。
全球人壽在2013年承接國華人壽的區隔資產,因現在利率不若過往,其高預定利率保單每年皆會產生高額利差損,公司不斷致力於商品轉型,因保障型商品有較高的CSM貢獻,過去,公司持續推動保障型商品銷售已見成效,其業績量也由2018年之21億元上升至2022年57億元,複合成長率高達29%,希望由新商品的貢獻來降低公司接軌時之缺口。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1/29 | 全球人壽保險 公 | 全球人壽躍進 迎向AI浪潮 |
全球人壽創立屆滿30周年,在國內外大環境挑戰與機會並存的整體趨勢中,全球人壽在2023年總資產已達1.4兆元,總經理馬君碩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全球人壽將透過數位轉型三部曲,迎向AI浪潮。
馬君碩表示,2024年三大熱門議題:AI、ESG、長照醫護,都和壽險業密切相關。全球人壽持續整合「金融」、「科技」、「服務」、「創新」與「永續」五大元素,朝向「Future Branding」邁進。
2023年雖受國內外升息因素、股債市及匯率波動影響,但全球人壽營運仍穩健發展,截至2023年底,全球人壽總資產已達1.4兆元。
全球人壽從1994年的外商壽險公司,中間併購美國家庭人壽、全美人壽台灣分公司、承受安盛國衛人壽的保戶及資產,再到2013年3月自安定基金手中概括承受國華人壽,全球人壽擴張的腳步暫時告一段落,進入改革轉型的階段。
「我們要做的是下水道工程」,馬君碩是這樣形容全球人壽數位轉型首部曲,也就是IT系統整合,剛與國華合併後,全球人壽便啟動老鷹計畫(Eagle Project),花費五年時間將全球人壽、國華人壽從行政規則、商品、行政流程等資訊全數整合成一套系統,再依據金融科技發展,建立衛星系統串聯成平台,為日後的數位轉型奠定了重要基礎。
數位轉型二部曲則是FinTech的創新運用,全球人壽針對數位科技應用,花最多的投資在包含優化數位通路服務體驗、大數據、機器學習應用和RPA自動化技術,以改進整個保險價值鏈的流程,從保險商品設計與定價、風險精算,到產品行銷及銷售模式創新、行政業務流程與客戶服務和理賠監測與管理。
助力綠色金融發展則是全球人壽數位轉型三部曲,運用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運算等數位科技可協助企業智慧轉型,還可協助企業進行碳足跡分析與減碳建議等,未來,全球人壽也將帶來新的營運模式變革,迎向世界ESG、數位轉型浪潮,向永續企業邁進。
以下為專訪紀要:
運用數位科技 打造年輕品牌
問:全球人壽未來的營運策略、品牌定位為何?
答:全球人壽是中型保險公司,達到大型並不是公司目標,公司目標是永續,其實,跑到大聯盟最理想的狀況是一個自然產生的結果,當我把所有該做的都做了,自然而然會到那個位置。
從新客戶的角度來看,全球早期有推出「大樂退」的廣告深入人心,因此在退休規劃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但品牌知名度不會是一件事就達成,而是要做很多努力,因此在醫療端,全球主打的是「有特色的醫療商品」,透過大數據,也在研究一些新型態精準醫療、某些特定疾病的相關產品,因此退休、健康是目前的側重點,同時,全球也有著墨遠距投保,在品牌溝通上全球有贊助公益活動、棒球、演唱會等,這些都是一點一點地去累積,我們希望做到的是有辨識度、有特色的保險公司,一個相對年輕的品牌。
而今年公司營運策略有四大支柱,第一,強化財務結構;第二,優化商品組合,提升通路業績;第三,運用數位科技,提升競爭及風險控管力;第四,打造以人為本、利己利他的永續企業,同時,強化人才永續培育,使企業更具競爭力。
瞄準高齡需求 幫客戶找商品
問:全球人壽新年度商品推展的看法與思維脈絡是什麼?
答:2024年,預期社會人口結構變化將帶來顯著的商品需求,我們將開發針對高齡化社會和醫療需求的保險商品,例如長期照顧保險和健康保險,將成為首要規劃;其中,核保政策也必須考量商品的性質進行調整,以因應因年齡自然老化所帶來亞健康的體況問題。
在投資型商品方面將更朝向以保戶需求為出發點,提供保戶適性選擇真正所需商品。例如投資型商品之銷售,搭配專業投信投顧對於市場及投資標的之說明,幫保戶找到適合自己的商品。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