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流通業發展比日本、歐美晚,輸出的案例少之又少,成功者
更是難尋,但鼎泰豐董事長楊紀華卻能讓日本業者來台取經,在
日本更連開了12家鼎泰豐分店。
每次問到鼎泰豐成功的經營策略時,楊紀華總是說:「我的理念
很簡單,就是品質比賺錢更重要。」
今年52歲的楊紀華,從唸五專一年級時就到店裡幫忙,從揉麵
粉、趕麵皮做起,36年來,早已練就一身好功夫。但他認為,
直到十多年前,鼎泰豐才真正做好食物品質與外場服務;轉變的
關鍵就是與日本人合作。
1996年,日本業者獲得楊紀華海外授權,派師傅來台學做小
籠包。以前台灣師傅做小籠包,包括皮的厚度、餡的重量及水跟
麵粉混合比例,全是「憑感覺」。
日本師傅來台後,硬是要問出皮的厚度如何、餡要多重,鼎泰豐
總店的師傅個個埋怨,「日本人怎麼那麼煩!」。但是楊紀華這
時也開始注意到,是到該把食物產製流程標準化的時候了。
經過多次測量、取出標準值後,鼎泰豐訂出小籠包「皮5克、餡
16克、打摺18次」的標準,開始透過標準產製,確保食物品
質。
楊紀華的細心更是到了「克克計較」的程度。楊紀華說,前幾天
他巡視店頭時,覺得某一批小籠包看起來「怪怪的」,size
跟平常看慣的大小不大一樣,於是馬上請師傅秤秤這批小籠包,
結果發現這批小籠包,每粒只有20公克,比規定的21公克少
了1克,他立即要求同仁換下,重新送上符合標準的小籠包給客
人。
鼎泰豐用的電子秤,不只有以1克為單位,還有以0.1克為單
位,就是要竭盡所能做到最好、最精準。
楊紀華認為,顧客和員工是最重要的資產。他說:「要從利潤中
,想辦法把錢花在顧客和員工的身上。」 楊紀華不吝於在員工
身上投資,積極進行教育訓練,連服務生的起薪也較社會新鮮人
的起薪多1萬多元。目前人事成本就占鼎泰豐總成本的四成多。
有些人飄洋過海、捧著現金來台找楊紀華,爭取鼎泰豐的海外授
權,但他都很少答應,主要是因「人手不足」。
楊紀華說,開一家新店,鼎泰豐本店一定調派一批人手過去幫忙
,從廚房師傅、品管到洗碗的阿姨,一個都不能少,直到海外分
店確實已複製鼎泰豐的高標準服務,要很花功夫。因此若是沒有
把握做好,就算利潤再高,他也不心動。
近來原物料價格飆漲,相關業者叫苦連天,不是漲價就是縮水,
但楊紀華對此幾乎沒有感覺。
他說,麵粉缺了就該進貨,即使會壓縮毛利,也不能影響品質。
「品質比賺錢更重要」這句話聽來簡單,很少人做得到,楊紀華
就是靠著這點,打造出鼎泰豐的金招牌。
<摘錄經濟A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