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正越南造林 創造綠企業 成立InnovGreen,結合工研院及亞蔬
技術,布局生質能源、有機蔬菜等。
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兩年半前開始在越南造林,並成立
InnovGreen公司,今年起將結合工研院及亞洲蔬菜中
心的技術及資源,以一年1萬公頃的速度造林,並展開生質能源
、碳權、有機蔬菜的規劃與種植。
張明正表示,越南造林是他推動社會企業的一環,在讓
InnovGreen產生獲利同時,也創造社會價值。而股東
也同意提撥15%的獲利從事公益活動,其中一半留在越南,一
半回到他另一個事業若水國際。
所謂的社會企業是指有營收、能獲利的公司,但在提供的產品、
雇用的員工或服務的顧客上,可以解決社會問題、創造社會公益
。為讓社會企業的概念深入人心,以及用更有效率方式從事社會
企業,若水國際邀請管理大師、第五項修練的作者彼得聖吉(
Peter M. Senge),本月31日來台演講「第六
項修練─以企業策略與集體智慧創造社會公益」。以下是專訪紀
要:
問:為何到越南造林?
答:兩年多前我開始投入社會企業,希望結合別人所無法取代、
台灣特有的技術及資源,同時又可幫助開發中國家透過農業經濟
翻身的事業,決定結合屏東科技大學在熱帶農業的獨有Know
how,並選擇當年曾經是戰場的北越,主要是當地土地貧脊
,又可能有地雷,多年未受利用,希望在那片土地做一些事。
前農委會主委孫明賢及退休官員到北越考察後發現,當地土壤經
過長年休息,沒有化學肥料,正是開發有機農業的地方。原本想
要種樹,又想讓當地農民有尊嚴的賺錢,就一點一滴的開始造林
及規劃相關的永續農業。
問:InnovGreen造林的進度,以及未來林木的應用?
答:目前土地還在陸續取得,有一部分土地除中央審批外,還要
地方政府審核,總計取得的土地應該會比屏東縣還大;而造林的
速度大概一年1萬公頃。
至於林木樹種的選擇,以桉樹及相思樹等短纖林木為主。由於難
以避免漿廠的汙染,如果可以的話,我傾向不做紙漿;在生質能
源部分,則栽種麻風樹。
林木的應用以Green為主,也就是包括未來碳權的交易;再
生能源方面則以生質能源為主,最後才是有機疏菜。
問:工研院及亞蔬將扮演的角色?
答:工研院在生質能源已有很多技術;亞蔬則在開發有機蔬菜累
積很多年的經驗,加上屏科大的團隊,以及若水國際有許多價值
鏈專家,希望能夠提高InnovGreen的競爭力。未來有
機蔬菜將銷往日本等國,而趨勢在日本經營已久,已在當地建立
人脈,加上有許多行銷資源,都可以結合。
我還到印尼等有生質能源大廠的國家參觀,發現這些業者以大規
模煉油、投入大筆資金,採集中式的生產。Innov-
Green以輕薄短小設備的優勢,加上獨有的、金錢買不到的
氣候,相信還是有競爭力。
問:InnovGreen、若水國際與你所創的事業有何不同
?
答:我評估社會企業的指標,第一個要問能不能賺錢?第二是有
無利用到台灣的優勢?第三是農民能否有尊嚴的增加收入。
InnovGreen的四個經營方針包括願景(Vision
)、創新(Innovation)、參與(Partic-
ipance)、策略(Strategy)。其中在參與這個
部分是很重要。
比爾蓋茲的基金會運作得很好,他是以經營企業的方法,如在非
洲幫小孩子打疫苗;若以企業的方法,就會讓接受者少掉尊嚴。
另外,不能因為是社會企業,就沒有效率;但也不能一昧用
KPI等指標去衡量,這就是我現在常面臨的兩難問題,比起趨
勢是個營利企業,僅單純的要對股東、員工、投資人負責,經營
社會企業難太多了。
<摘錄經濟A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