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與證券商公會共同舉辦「當沖降稅對經濟發展重要性」論壇,與會專家認為,台股當沖比相較國際股市仍屬合理水準,當沖降稅未造成租稅不公、助長投機,反而有利提高資本市場競爭力,創造多贏。 這場座談會由經濟日報總編輯費家琪主持,邀請臺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簡立忠、台灣金聯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施俊吉、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傳章、證券商公會理事長賀鳴珩等產學專家,共同探討並釐清近期市場對於當沖降稅議題相關疑慮。 回顧當年證所稅復徵造成台股有如冷凍庫,2016年7月接任證交所董事長的施俊吉說,當年12月集中市場日均量僅600多億元,證交所更出現單月赤字,因此研議如何增進量能,在2017年4月通過當沖降稅後,隔一個月、520前股市就上萬點。 證券商公會統計,2017年當沖降稅實施後,當年台股日均量為1,373億元,2018年增至1,653億元,2019年又降至1,556億元,直到2020年逐筆交易上路,才逐漸提高至2,524億元,成功促進市場流通量。 簡立忠強調,台股量能回升不易,除當沖降稅外,還有2020年逐筆交易上路,讓股票撮合制度與國際接軌,增加交易效率,配合上市公司產業利多不斷,以及資金行情推波助瀾,經由漸進式步驟才有現今的榮景。 施俊吉分析,台股集中市場市值逾60兆元,如以6,000億元高成交量來比僅約1%,至於年周轉率,台股2020年為123%,相較美國道瓊141%、那斯達克169%,或是南韓312%、上證213%、深圳429%都還低,並未有過熱或投機現象。 賀鳴珩指出,國際主要股市當沖比例介於四到六成,台股從當沖降稅前2016年不到10%,2017年約18%,至2018、2019年逐步攀高至約26%至28%,2020年逐筆交易上路增至31%,今年平均進一步達約40%,但尚屬合理範圍。 證交所數據顯示,今年前七月20至30歲開戶數135萬人,占總開戶11.5%,顯示年輕人確實積極進場,但以各年齡層當沖比來看,截至今年第2季,20至30歲占17%,31至40歲占23.8%,41至50歲占21.5%,51至60歲占19.1%,61歲以上為17.9%,年輕人參與當沖比不算高。 簡立忠表示,證交所對於年輕人加入資本市場,會持續辦理教育宣導,特別是校園年輕人要有正確投資理財觀念,建立風險意識,也請證券商加強風險管理,落實KYC(認識你的客戶)。 張傳章認為,當沖具有價格發現功能,有助提高直接金融比率,活絡資本市場,正本清源之道是把正確理財觀念、風險意識觀念等植入年輕人DNA裡面,就不怕當沖讓台股變成賭博市場。 進一步從當沖比細看,賀鳴珩透露,有大咖外資一天成交占比2%至4%,也有部分專業投資人(PI)單月成交幾十億元,扮演造市者角色,推測三至四成當沖中,可能八九成都是專業投資人,反倒年輕人只有5%至10%。 當沖降稅是否符合租稅公平?曾任公平會委員的施俊吉解釋,所謂公平是不排擠任何人參與,要當沖或長期投資是投資人的選擇權利,跟租稅公平無關,「只有限制誰不能買漢堡或便當才叫做不公平,不是漢堡與便當價格不同就是不公平。」 施俊吉說,長期投資鎖定股利或資本利得,當沖客只鎖定當日價差,有差別稅率何來不公?如果對長期投資人有疑慮,應該檢討的是長期投資相關稅率及規定才對。 賀鳴珩感謝行政院在各方意見渾沌時,先宣布當沖降稅延長三年,財政部更將此案納入四大優先財經法案,「不然那麼短時間要把答案解出來,也沒提該怎麼解決,只是說漢堡不好,但沒說甚麼是好的,要吃甚麼東西?」 賀鳴珩期許,未來三年會跟過去三年不一樣,不然同樣議題三年後又吵一次,證券商公會也會委託學術機構收集正反面意見,探討資本市場或股市最適稅制或稅率。 張傳章以人體結構比喻,金融市場有如血液,實體經濟則像軀幹與體魄,如果血液流動不順暢,軀幹與體魄無法得到足夠養分而茁壯,如同有名的廣告詞「腳麻了要怎麼走路?」,因此延續當沖降稅對於國家經濟發展來說,具有間接但至關重要的引擎乘數效果。<摘錄經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