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前,原已退休的新光產險總經理詹文全接到一通電話,對方說是和泰汽車,「老闆想找你聊天」。這一聊,聊出產險老將重返職場的新人生;也讓在台灣經營困頓的外商產險公司,也有了浴火重生的新未來。
和泰汽車董事長黃南光、總經理蘇純興當時跟詹文全說,集團買了一家產險公司,但缺乏有資歷的保險人才,主管機關又要求要有專業的總經理。在富邦產險、新光產險一共待了40年的詹文全,就這麼被找上。
分寸拿捏得當
詹文全不曉得是誰推薦他的,也不曉得推薦的理由,但是他可以很有自信地說,「我做事很堅持」,只要是他認為對的。例如,投入職場快45年了,他從來沒有遲到過,閒聊時他反問記者,「這個堅不堅持?」
汽車業與產險業在國內是風格迥異的行業,前者活潑、剽悍;後者保守、內斂。2016年6月17日,當和泰汽車公告,擬透過100%持股的和展投資公司,取得蘇黎世產險99.73%股權時,不少產險公司都嚇壞了。
說嚇壞了一點也不誇張。台灣整體產險業的簽單保費,一半以上來自汽車保險,和泰汽車集團旗下的和安保代透過和泰的八大經銷商體系,幫國內十餘家產險公司銷售的車險保費,每年超過90億元,和安與蘇黎世變成一家人後,會不會肥水不落外人田?
兩年過去,事實證明,更名和泰產險的蘇黎世,用低於同業預期的速度,蠶食而非鯨吞國內的車險市場,產險同業反彈、經銷商不安、主管機關關切等負面情緒連帶減少;公司內部也不會因為人力來不及銜接而品質降低,詹文全對於何時該快、何時該慢,分寸拿捏有道。
「我的個性就是穩紮穩打」,詹文全說,和安保代過去跟十幾家產險公司合作,要顧及過往的友情跟和諧,不能說老闆開一家和泰產險就把整個業務轉過來,對和泰汽車的社會形象不好。而這也是金管會保險局希望和泰產險做的,不要太霸氣。
經營和泰產險,詹文全祭出「穩」字訣,但未因此而發展落後,反倒因為蘇黎世產險是家小公司,業務基期低,短短兩年,績效快速浮現。接手前後相比,簽單保費增加一倍、市占率已躋身第十名。
去年是和泰集團接手的第二年,和泰產險已經開始獲利,因而首度在保障年薪14.5個月之外,加發一至二個月的績效獎金,金融海嘯以來首見;換算後,年終獎金平均達到四個月,也是海嘯以來新高。
打造紀律團隊
1951年次、現年68歲的詹文全,台北市松山區人,台北商職(台北商業大學)綜合商科畢業,1975年4月在已故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面試下,進入國內龍頭產險公司富邦服務,一做就是18年,從車險理賠助理員一路做到理賠部經理。
富邦集團大董蔡明忠、二董蔡明興結婚時,他都擔任招待,現任富邦產險總經理陳伯燿是他曾經帶過四年的徒弟。
跳槽新光產險車險部協理後,詹文全猶如千里馬遇到伯樂,15年內從協理升到總經理。
新光產險是新光集團老二吳東賢的事業,由於身體違和,很早就交棒給長子。
現任新光產險董事長吳昕紘從美國回來後,詹文全盡心輔佐達九年,還讓新光產險的車險市占率突破10%,穩居國內第三大。
詹文全是資深產險專家,深諳產險經營應該分成兩塊,方法並不相同。服務企業的商業險,較注重核保技術及再保;服務一般大眾的個人險,像是車險、住宅火險等,則是需要訓練有素且有紀律的團隊,個人險的個別保費很小、賠款也很小,但是合計起來的量都很大。
為了建構有紀律的團隊,他會無預警查勤。擔任富邦產險台中分公司經理時,曾連續三天去草屯通訊處查勤,「沒有預警,我的習慣就是這樣」,早上8點半上班,他7點半就坐在騎樓的摩拖車上,等所有同事上班。
他在新光產險當總經理時,有次去南部的某個分公司查勤,也是早上7點多就到公司的騎樓底下等同事上班,還要看到他的人不能走漏風聲。
結果,該分公司的經理,9點半還沒來,「我就打電話給他,說我在公司等你很久嘍,8點半上班,9點半還沒來」。
他通常都會告誡對方,「你再給我抄到,第二次我就給你撤職」。<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