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金融市場震盪,並未嚇退國人投資信心,國內投信共同基金規模去年全年淨增加2,534億元,創近九年來新高紀錄,主要成長動能來自ETF暴增,凸顯被動式基金的市場需求驚人。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統計,截至2018年12月底,投信整體共同基金規模為2兆5,719億元,較前一年底增加2,534億元,增幅10.9%。前一次規模快速成長是在2009年,一年內增加4,036億元。 若按類型區分,以跨國指數股票型、跨國一般債券型與國內指數股票型基金的規模增加最多,分別增長3,500億、956億與411億元;減少最多的則是國內貨幣市場型、跨國股票型與高收益債券,各減994億、734億與433億元。 若以投信公司基金管理規模來看,前五大公司分別是元大、國泰、群益、復華、富邦,其中元大投信在去年規模突破4,000億元大關;國泰、群益則陸續衝過2,000億元。但觀察成長率,以群益投信規模飆升61%最驚人,復華投信成長43%居次,國泰投信也增加38%;元大、富邦則各增26%、25%。當中成長規模動能不乏來自債券ETF推升,進而吸引其他投信跟進。 第一金投信指出,2018年全球遭逢美中貿易戰、美國升息、地緣政治事件及景氣觸頂等因素干擾,股市陷入多空分歧狀態,不過,整體投信基金規模仍逆勢增長,反映國人投資意願仍高。 展望2019年,第一金全球大趨勢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市場對全球股市的看法有愈來愈悲觀的傾向,認為行情進入多頭末升段,離空頭愈來愈近。加上走了十年的多頭行情,在眾多亂流干擾下,股價漲多必然出現修正。尤其,若缺乏獲利成長支撐,或高債務、高槓桿堆砌的行情,將禁不起市場考驗。 但拉到現在的市場來觀察,今年經濟成長預期或許疲弱些、企業獲利成長減緩,但主要國家的金融槓桿倍數偏低、企業帳上現金豐厚,同時,科技業創新大幅領先,未有債務或本夢比泡沫的危機,待股價合理整理後,反而有利市場長期表現。因此,建議投資人未來更應加強投資紀律。<摘錄經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