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關洗錢防制能否順利推動的名單資料庫供應,正由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如火如荼建置中。不過,完整的洗錢防制作業有三個階段,集保公司只負責第一階段,後面的兩個階段,得由23類洗錢防制尖兵(18類金融機構與五類非金融事業或人員)接棒,自行辦理客戶名單的比對、分級與持續監控。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法務室經理蕭元華表示,洗錢防制作業的第一階段為,洗錢防制名單的資料庫系統建置與名單採購,目的在讓洗錢防制法定義的18類金融機構與五類非金融事業或人員,有名單可進行客戶身分的比對,透過資料庫查詢,可以得知客戶是否為恐怖份子、重大犯罪、高知名度政治人物,或是重要政治人物的家庭成員及關係密切之人。
關於這部分,集保公司將採使用者付費原則,按查詢數量、行業類別、財務能力等指標,訂出收費標準,方案預計今年8月底前出爐。
第二階段為,負責洗錢防制的23類尖兵,要對客戶做KYC(認識客戶),確認與審查客戶的身分、瞭解過往信用紀錄,並按客戶的風險高低進行分級。
同一位自然人或同一家法人,與個別金融機構的往來情況並不相同,因此同一名客戶,在不同金融機構的風險分級,可能並不相同,關於這部分,金管會與法務部尊重23類洗防尖兵的判斷與處理。
第三階段為,對客戶進行帳戶與交易的持續監控。被列為低風險等級的客戶,23類洗防尖兵對他們的檢視時程可以拉長,例如每五年檢視一次;高風險等級的客戶,按照規定,每年至少須要檢視一次。
若持續監控時發現異常,判斷客戶可能有洗錢風險,23類洗防尖兵必須主動通報法務部調查局。<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