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大陸,支付寶、微信支付已成為生活必用品,大媽們學會以此爭搶超市優惠,更成為日常便飯。在支付業者的拉攏下,屈臣氏、家樂福、全家、7-eleven等知名連鎖,甚至是小型店家,都陸續加入接受第三方支付的陣營。
支付寶去年進入台灣,意外觸發台灣各界對於行動支付的討論。雖然支付寶的目標族群是陸客,但當大家發現,連中國大媽都能在台灣的夜市輕鬆使用支付寶消費時,不禁會想,為何台灣沒有這樣貼近生活、方便易用的行動支付服務?
今天除了現金,台灣最盛行的支付方式,莫過於智慧票證(悠遊卡、一卡通),尤以結合信用卡自動加值功能的聯名卡,更受一般受薪階級歡迎。但在大陸,信用卡和各城市的交通卡,無論普及率或應用面,全都比不上大名鼎鼎的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的原理很簡單,以支付寶為例,只要將帳號綁定大陸銀行發行的金融卡或信用卡,便可透過手機App直接從銀行/信用卡帳戶中扣款。其實,支付寶本身也是一個可加值的虛擬帳戶,前述綁定的銀行/信用卡帳戶可用來轉帳加值,再使用餘額扣款。
懂得讓利 抓住頑固族群
儘管使用手機進行支付讓人感覺新奇,但是設定帳戶、綁定信用卡的過程往往令人卻步;對於不熟悉智慧型手機操作的中壯年人而言,更是宛若天書、難上加難。
在大陸多數年輕人皆會使用第三方支付的情況下,業者於是將注意力轉到中、老年群體上,而業者改變這些「頑固族群」消費行為的法寶,就是讓利。
例如,每月28日的「支付寶日」可享有超市單筆「滿50元人民幣(下同)立減10元」,亦即優惠是8折起跳;而每周二「微信支付日」則可享有隨機「返現(現金回饋)」,像是在屈臣氏消費11元可返現3元,回饋率高達驚人的27.3%!
為了爭搶優惠,大媽們拿起手機,開始學習「行動支付」。陸媒報導,去年12月12日,遼寧省大連市一名方女士,一早就到家附近的賣場門口等著,因為支付寶在「雙12」當天推出在實體店家消費最高5折的優惠。
方女士說,原本對使用手機支付並不熟悉,但現在為了搶優惠,她開始和女兒學習如何使用支付寶付款。
支付寶買麥當勞 還能打折
除此之外,在大陸享用麥當勞等速食,如果用支付寶取代現金消費,更可在折扣上享有快感。這麼說吧!譬如在優惠期間,你到武漢的麥當勞餐廳,只要消費滿20元人民幣,就可隨機抽到最低2元,最高免費的優惠打折;又或者是到上海的肯德基買雞塊,可享有1天1次的88折優惠,如果原價40元,只需拿出35.2元,省了好幾塊。吃速食可以打折,就看你用不用支付寶。
這些優惠累計下來,對於算盤打得精的消費者來說,就是難擋的誘惑,也無怪乎連大媽們都會改變長期的付現消費行為。
大陸支付業者的實體戰場甚至來到台灣。在觀光客聚集的台北101,四處可見支付寶的藍色logo及微信支付的綠色logo,優惠折扣少說10%起跳,吸引來往的陸客。但國人無法在台灣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這些優惠等於是「看得到、吃不到」。
其實,受限於嚴苛的重重金融法規,台灣行動支付業者有苦難言,加上不若大陸網路巨頭具備雄厚財力,無法提供消費者高額優惠,都造就了行動支付在台灣存在感很低的事實。但不可忽視的是,無論台灣業者是否能從困境中突圍,大陸業者都在不斷前進。
微商模式 誘人手滑購物
例如,微信支付是即時通訊軟體「微信(WeChat)」中附帶的第三方支付服務,當你打開微信、看見好友動態裡有人推薦最近的愛用品時,剛好那位朋友也正是一名微商,你只要掃描一下中意商品旁邊的QR碼下單,或是點入商品購買頁面,並利用微信支付付費,填完收貨地址,便完成購物程序。
這便是創新的「微商模式」,一樣是網路購物,不過是因為朋友分享而購買,結合社群影響力與支付便捷性,更讓人容易「手滑」。微信支付提供一種簡便的銷售管道,讓個人用戶也能成為商家,開闢社群商機,也讓微信支付有了明確的消費情境。
行動網路僅是讓手機連結網路,就讓第三方支付走入日常生活;在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第三方支付很可能會在電視、冰箱、汽車上出現。
而這不是幻想,今年7月,阿里巴巴與上汽集團合作的互聯網汽車已經問世,汽車直接連結支付寶帳戶,真正做到「移動支付」。
想像這個場景:你駕車駛離停車場,柵欄機自動掃描車牌確認車主身分,並從汽車綁定的支付寶帳戶中直接扣款;你看著中控台大型螢幕上顯示的導航地圖,系統提示你附近有咖啡店,你隨口聲控點了杯拿鐵;在咖啡店得來速車道取餐時,系統已完成結帳。過程中,你不必拿出錢包,甚至不用拿起手機。
這樣的生活,對大陸人而言,也許已經不遠了。<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