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管會與農委會催生下,第一張高接梨保單已在本月上架,當時產險業預估年保費收入可望達2,000∼3,000萬元,不過,從11月2日實際銷售以來,農民反應似乎不如預期熱絡。
至於第一張農業保單究竟賣出多少張?富邦產險則表示,「由於農業保險規畫配合政府政策發展,故不便回覆」。
根據富邦產險的官網顯示,第一張農業保單是高接梨保單,承保對象是台中、苗栗、新竹、宜蘭及嘉義5個縣市的高接梨農民。共有二張保單「遠梨災害」及「梨上加利」兩項高接梨農作物保險專案供農民選擇,承保範圍可涵蓋颱風、豪雨及梨穗低溫等三大風險。
至於保費部份,「遠梨災害」是承保因發生颱風、豪雨或寒害所發生的災害,每公頃保費分為35萬、25萬兩種。「梨上加利」分梨穗低溫提供3萬及6萬兩種保額;颱風豪雨提供6萬及9萬兩種保額方案。
即使最便宜高接梨保單保費是3萬元,即使農糧署補助三分之一,另外有的地方政府如台中還會補助三分之一,農民買一張高接梨保單至少要自掏腰包1萬元。經調查,大部分農民不想買農業保險的原因之一是「保費並不便宜」,因為農民不知道未來會不會產生天然災害,就要先花萬元保險費,更何況即使發生災害,政府對天然災害也有救助專案;只有少數具有保險意識的高接梨農民有有買該張保單。
產險再保公司表示,在國外的農業保險,政府補助約6∼8成,但是國外沒有「天然災害救助」,台灣有該項補助,所以幾乎大部分的國外農民都會買農業保險。
由於第一張農業保險銷售不如預期且設計相關農業保單手續相當繁複,會想發農業保單的產險公司並不是為營利,主要是「盡社會企業責任」、「配合政策」。有意推農業保單的國泰產險及台灣產物都說,截至目前為止,農業保單都還在規畫當中,至於何時送件及販售,尚未有明確時程。<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