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董事長宋志育10月1日從總經理升任至今不到二周,展現無縫接軌的高效率。他連發二箭,首先是攜手客戶持續開拓新市場,與下游共同做強做大分享果實,並對反傾銷提控訴,保護國內鋼鐵業。對中鋼內部,則加強人才培訓,做好技術、經驗及文化傳承。
宋志育說,全球鋼鐵業普遍面臨市場需求不振,關稅保護貿易障礙、原料成本占比偏高、低價鋼品到處流竄等困境。
過去幾年,中鋼積極推動料源投資及執行新亞計畫,以扭轉貿易障礙及取得穩定料源。
各投資案陸續完成後,估計每年可去化集團65萬公噸鋼材,取得200萬公噸半成品鋼胚材,以及確保420萬公噸鐵礦及3萬公噸合金鐵提貨權,奠定不敗的競爭優勢。
群聚效應強
基本盤穩固
宋志育指出,因應鋼鐵業不景氣,目前已請中鋼業務大軍地毯式拜訪客戶,將深化投資結盟,尋找更高附加價值的鋼材,與中下游一起走出低迷的困境。以下是訪談紀要:
問:中鋼現況下最大的優、缺點各為何?
答:中鋼經營優勢,充分表現在國內鋼鐵產業鏈上下游緊密結合,群聚效應很強,像南部的螺絲螺帽與單軋廠,中部的手工具、機械產業等,都形塑出獨特的用鋼部落,基本盤十分穩固。
加上中鋼集團鋼品生產已經達到經濟規模,而且品級持續精進,又擁有自有船隊及地緣優勢,垂直整合成形,產銷運作順暢,近年積極參與客戶產品早期設計與建立聯合實驗室,充分提供客製化產品,夥伴關係進一步深化,像是供應中華汽車的車用鋼材,就是最明顯例子。
但是不容否認,台灣鋼鐵市場胃納相當有限,下游用鋼產業高值化能力待加強,中鋼及客戶的海外市場銷售據點不夠多,不利拓展全球鋼品銷售。
對中鋼而言,原料自給率及次級煤鐵原料使用比率偏低,不利降低成本,廠區現有土地已飽和,可能影響設備增置及營運調度,這些缺點都要正視。
籲簽署ECFA
甩微利時代
問:現在中鋼面臨的機會與威脅是什麼?
答:東南亞、南亞及中國大陸地區鋼鐵需求持續成長,貿易與投資合作機會增加。尤其中國大陸高品級鋼材需求成長加速,如果兩岸能盡速簽署ECFA貨品貿易協議,大陸對台灣全面零關稅,更有利於切入大陸內貿市場。
另中鋼在高品級鋼品、特殊金屬材料及綠色產品的掌握度高,有利結合下游推動「研發聯盟」、「產品登峰造極計畫」、「用鋼產業高值化」及「綠色製程」,未來在國際舞台上都相當有機會勝出。
相對的,台灣對外簽署FTA以及ECFA貨貿協定停滯,多數區域經濟體將台灣排除在外,單是關稅的障礙就不利鋼鐵業出口。
加上全球鋼鐵產能過剩、供過於求,台灣鋼品進口零關稅,易成為傾銷對象,反觀外銷市場反傾銷、反補貼控訴頻繁,鋼鐵業進入微利時代。
更深一層看, 中國大陸持續進行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與技術升級,逐步增加出口量,兩岸鋼鐵產業由垂直分工轉為水平競爭,不利鋼品銷售。
國際各大鋼廠大量投資亞洲地區,擴充規模並採用新設備,衝擊鋼鐵市場,都是很嚴重的威脅。
問:面對這種情況,中鋼如何因應?
答:國際鋼市供過於求的問題,看來短期無法解決。去年大陸產能高達12億公噸,實際產量8.4億公噸,造成去年大陸外銷鋼材高達9,000萬公噸,今年恐怕要突破1億公噸,全世界鋼界都受到抑制。
雖然情勢嚴峻,樂觀的看中鋼年產量約1,500萬公噸,相對比較起來是很少的,所以中鋼唯一目標,就是追求小而美,達到差異化,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單打獨鬥時代過去 將透過投資與客戶共同做強做大
結盟下游廠 改打團體戰
問:目前最想優先推動的是什麼?
答:就是有效開拓市場、有效增加訂單。現在已經請業務人員頻繁走出去,地毯式更勤快的與客戶接洽,了解他們的處境與需求,共同把市場的餅再做大,並期許同仁的思維與觀念要改變創新。
例如中鋼與中龍都有生產棒線,原先中龍料以一般品為主,而中鋼料品級較高,產量卻受限制,很多人想買卻買不到,造成客戶向國外採購。
現在中龍已經可以生產中高級品,且具有價格優勢,可以滿足客戶需求,用戶可以不必再進口,就近向中龍採購即可,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
業務拜訪團隊中,還有技術部門一同參與,說明新研發鋼材的應用領域,適時回答疑問,提高訂單開拓的成功率。
此外,今年中鋼降低成本目標為35億元,現在已經達到31.8億元,其中生產部門目標原來設定要降成本20億元,如今提高到25億元,因為中鋼成本降多一點,賣給客戶的鋼材就便宜一點,讓客戶更有競爭力,多接一些訂單進來。
問:如何看待下游鋼廠面臨的問題?
答:中鋼內外銷占比大約是6:4,下游的困難感同身受,而對客戶端來說,過去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遠離,未來將會是產業鏈對產業鏈的競爭,甚至是區域對區域的競爭。
以汽車產業為例,如果只看到國內年需求35萬輛的市場,那顯然是無濟於事,所以目前中鋼積極與重慶的中國汽車研?IMG SRC="/WF_SQL_XSR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