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額(元) 50,000,000,000元
實收資本額(元) 31,051,965,690元
普通股 3,105,196,569股
是其中的4億元,4千萬股減資
應該是愛普所持有的力積電股份轉質
日 期:2021年08月16日
公司名稱:愛普(6531)
主 旨:代子公司力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減資變更登記完成
發言人:林郁昕
說 明:
1.主管機關核准減資日期:110/08/11
2.辦理資本變更登記完成日期:110/08/11
3.對財務報告之影響(含實收資本額與流通在外股數之差異與對每股淨值之影響):
減資前-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400,000,000元,股數為40,000,000股,每股淨值11.86
減資後-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1,000,000元,股數為100,000股,每股淨值755.45
減資比率為99.75%
力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為本公司100%持股之子公司,因應投資架構調整進行減資,
對合併財務報告無重大影響。
4.預計換股作業計畫:不適用。
5.預計減資新股上市後之上市普通股股數:不適用。
6.預計減資新股上市後之上市普通股股數占已發行普通股比率
(減資後上市普通股股數/減資後已發行普通股股數):不適用。
7.前二項預計減資後上巿普通股股數未達6000萬股且未達25%者,請說明股權流通性偏低
之因應措施:不適用。
8.其他應敘明事項:
於110年08月13日接獲經濟部核准減資變更登記函文,特此公告。
力積電真的減資???
力積電表示,為爭取股票上市作業進度,公司決定 7月2日舉辦股東會,考量大型活動的群聚感染的風險, 股東會地點安排在新竹煙波大飯店。
根據疫情第三級警戒防疫規範,獨立室內空間最多 4人、獨立之戶外空間最多9人的群聚限制,力積電指出 ,股東會現場勢必無法容納過多親自出席的股東,因此 ,將在公司網站首頁設置「2021年股東會直播專區」, 讓因防疫無法親自出席的股東也能即時了解會議內容。
力積電表示,為使該公司符合上市申請規範,包括 董事會獨立董事及董事補選與調整、相關辦法的修訂等 ,均需於這次股東會中決議通過。
至於股利政策方面,力積電指出,已提案將去年度 保留盈餘全部以現金股利方式發放給股東,依法規今年 度已無法再增加配息,因此,今年股東會股息配發的報 告事項沒有於當場討論加碼的空間。
力積電表示,股東可以在7月2日前,透過直播專 區網頁內的電話或電子郵件,向經營團隊事先提問,公 司將於股東會當天,彙整股東的問題由董事長黃崇仁或 經營團隊成員以網路直播方式回答。
力積電指出,因疫情依然嚴峻,且這次股東會議案 較為單純,多為股票上市申請的調整、準備作業,呼籲 股東儘量透過直播及事前提問的方式,間接參與並了解 股東會召開過程,減少親自出席衍生群聚感染風險。
2021/06/29 08:23:40
相關:愛普,力積電
【時報-台北電】隨著人工智慧(AI)應用遍地開花,邊緣運算裝置出貨屢創新高,輔助處理器或微控制器(MCU)運算的低功耗類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PSRAM)需求大爆發,第三季供不應求價格調漲10%幅度,愛普(6531)受惠於力積電(6770)產能奧援下,PSRAM下半年出貨放量再創新高,訂單已滿到年底。
在蘋果推出智慧音箱Home Pod及智慧手錶Apple Watch後,伴隨著AI演算法搭配硬體落地,AI應用已成為真無線藍牙耳機(TWS)、智慧音箱、智慧手錶、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智慧電錶及水錶、智慧工廠等邊緣運算裝置標配功能。
由於邊緣運算裝置要求超長待機時間及具備常時連網能,為了降低系統DRAM讀取造成耗電量增加,低功耗PSRAM成為輔助裝置處理器或MCU運算的關鍵設計。
隨著國際記憶體廠及IDM廠淡出PSRAM市場,愛普已成為前三大供應商之一。過去PSRAM主要應用在2G及3G等功能型手機,智慧型手機推出後市場持續萎縮,直至2019年物聯網設計上採用MCU搭配PSRAM運算架構後,市場開始進入成長循環,而今年受惠於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強勁需求,加上AI功能在邊緣運算裝置全面落地,愛普具專利的低功耗PSRAM接單逐季衝高,推動第二季營收大幅成長。
由於邊緣運算裝置的AI功能開始進入層疊階段,單一裝置搭載AI功能持續增加,PSRAM搭載容量亦呈現倍數成長。
例如智慧手錶除了語音辨識以及控制功能,還會加上血氧計及心電圖等健康量測AI功能,搭載PSRAM容量由兩∼三年前的64Mb大舉提高到現在的256Mb。
在市場供不應求及晶圓代工價格調漲情況下,PSRAM第三季將漲價10%,第四季仍有續漲空間,愛普將直接受惠。
愛普公告5月合併營收月減0.6%達5.1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36.9%,為單月營收歷史次高,累計前五個月合併營收22.6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2.5%,為歷年同期歷史新高。
法人看好愛普6月營收續創新猷,第二季營收季增率將逾三成並改寫新高紀錄,下半年PSRAM出貨暢旺及調漲價格,加上矽智財及委託設計(NRE)認列業績,預期營收將逐季續創新高。愛普不評論法人預估財務數字。(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涂志豪/台北報導
2021年6月17日 週四 上午7:41·2 分鐘 (閱讀時間)
【時報-台北電】摩根大通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哈戈谷(Gokul Hariharan)指出,力積電(6770)掌握半導體產業上升循環,將受惠晶圓代工報價上揚、利基型DRAM單位售價走高,創造獲利大幅上升空間,初評「優於大盤」,給予85元推測合理股價。
力積電作為一利基型晶圓代工廠,外資指出,其在邏輯IC與利基型記憶體營運比重大致相當。在摩根大通證券之前,外資圈僅瑞信證券開啟基本面研究,賦予「優於大盤」投資評等與87元推測合理股價。
根據外資對力積電財務模型預測,因晶圓代工價格與DRAM價格雙雙上漲,有助力積電運營槓桿,外資研判,毛利率將從2020年下半年的23.8%,近乎倍增至2021年下半年的45%,進而帶動獲利成長,力積電每股純益將從2020年的1.23元,大增2.4倍至2021年的4.25元,2022年還會再成長近三成,來到5.48元。
值得注意的是,力積電現為興櫃股,若於年底前順利轉上市,哈戈谷認為,這將有助擴大投資人的組成,意即可望有更多法人能將資金投進力積電。
摩根大通認為,目前有三大股價催化劑(catalysts):一、8與12吋晶圓代工價格進一步走漲。二、利基型記憶體價格穩定上漲。三、力積電晶圓堆疊(WoW)進一步突破,應用層面超出加密貨幣客戶範圍。
摩根大通進一步說明,力積電晶圓代工業務主要與面板驅動IC(DDIC)、電源管理與消費型商品關係緊密,恰好也是目前最缺貨的領域。以過往狀況來看,力積電晶圓單位售價通常比聯電等其他代工廠低40∼50%,但在這次產業強勁上升循環中,與其他同業價差急速縮小,未來幾季毛利率料持續走高,部分8與12吋晶圓產能增加,有助力積電營收擴張。(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簡威瑟/台北報導)
Posted on: Jun 15, 2021
經濟日報 李孟珊
晶圓代工成熟製程供不應求盛況加劇,傳出第3季報價最高將上調三成,遠高於市場預期的15%,聯電、力積電最受客戶追捧,價格漲勢最大,台積電、世界也將因應市況而有所調整。隨著歐美逐步走出疫情干擾帶動需求持續升溫,加上報價漲幅高於預期,四大晶圓代工廠第3季傳統旺季營運將「旺上加旺」。
四大晶圓代工廠向來不對價格置評。聯電昨(14)日強調,今年平均銷售價格(ASP)將有雙位數成長;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先前則公開表示,「現在半導體晶圓代工價格每季都在漲,沒有下來的痕跡」,晶圓製造廠可以說是占上風,「如果IC設計客戶毛利率超過我的,我一定漲價!」,凸顯對報價揚升的態勢充滿信心。
供應鏈分析,疫情帶動的居家工作、遠距教學風潮使得筆電、平板等終端裝置銷售不墜,車用需求也暴增,推升面板驅動IC、電源管理IC、微控制器(MCU)、CIS影像感測器等晶片用量大幅提升,這些晶片主要以成熟製程生產,在晶片廠大舉卡位產能下,台積電,聯電、世界與力積電等晶代工廠成熟製程產能至今年底均被客戶一掃而空,推升報價一路走揚。
隨著需求持續強勁,也讓晶圓代工交期大幅拉長。供應鏈透露,以聯電為例,一個新產品以12吋晶圓生產,最快交期為17周,最慢可能會到兩季甚至三季,8吋方面快則14周,最慢長達兩季,相較過去普遍兩個月可交付給客戶驗證,當前交期較往年長一個半月。
交期大拉長,也讓晶圓代工廠不畏終端需求放緩疑慮影響,先前市場就預期晶圓代工廠第3季將再調整報價,漲幅落在15%左右,不過近期傳出依據不同客戶和不同製程別,有的漲幅上看三成,遠高於業界預期。
今年以來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狀況未見舒緩,法人預期四大晶圓代工廠本季營收都有機會寫新猷。第3季傳統旺季來臨,伴隨報價漲幅高於預期,四大代工廠營運將旺上加旺。
力積電五月合併營收達51.81億元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公司8日宣佈內部自行結算之合併營收報告,民國一百一十年五月合併營收達51.81億元。
何時上市阿~~~~
何時要噴阿~~~~
盈虧自負(你們賺錢最好~賠錢不可哭)
那一堆在討論減資/增資的那些人你也該管管囉?
該尊重他人想法討論的權利! 標準公眾評論和個人私論不分的人~遲早會因內線交易被抓
要不要參加現增是個人隱私不該列入大眾討論~該尊重他人分配資產的權利!
對於公司的營運策略及決議看法做討論也算個人隱私?
那一堆在討論減資/增資的那些人你也該管管囉?
該尊重他人想法討論的權利!
力積電四月合併營收達49.49億元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公司10日宣佈內部自行結算之合併營收報告,民國一百一十年四月合併營收達49.49億元。
Posted on: Apr 21, 2021
電子時報 陳玉娟
國際超大型積體電路技術研討會(VLSI 2021)20日登場,聚焦AI晶片、新興記憶體技術、小晶片(Chiplet)系統、量子電腦、半導體材料、生物電子醫學等相關技術發展與未來趨勢。
隨著製程微縮逼近物理極限,小晶片設計為後摩爾時代開創半導體產業新機會,目前工研院也全面推動「小晶片生態系統」,IC設計業者完成自身的20%設計,80% IP可由外部第三方小晶片方式供應,IP授權金視銷售量支付,用多少算多少,大幅降低IC設計業者的初期負擔,也讓半導體製造商的商業模式更多元,目前已與力積電、凌陽展開緊密合作。
工研院指出,面對新一代晶片少量多樣的特性,傳統晶片設計模式將轉變為小晶片設計,以AI處理器為例,運算單元(Processing Unit)與記憶體單元(Memory Unit)分別由不同業者進行設計,並選擇適當的晶片製程各自進行生產製造,再以先進封裝技術加以整合,可降低邏輯與記憶體之間的資料傳輸瓶頸,打造更高效、更低成本且可快速上市的AI晶片。
工研院已發展出AI晶片軟硬體設計平台技術,也與力積電、凌陽等台灣相關IC設計及晶圓大廠合作,開發下一代Chiplet-based AI晶片,合力帶動更多元化的半導體供應鏈的商業模式發展。
另在新興記憶體技術方面,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長吳志毅表示,新世代記憶體蔚為風潮,工研院已開發出更快、更耐久、更穩定、更低功耗的磁性記憶體(MRAM)與鐵電記憶體(FRAM)技術,將先進記憶體應用在記憶體內運算(CIM),突破既有運算方式,節省資料搬移過程中的功耗,大幅提升運算效能達10倍以上。
表彰台灣半導體、電子、資通訊、光電及顯示等產業有傑出貢獻的ERSO Award,也於VLSI 2021會中宣布年度得獎人名單,得獎人包括閎康董事長謝詠芬、趨勢執行長陳怡樺、穩懋半導體董事長陳進財。
Posted on: Apr 21, 2021
電子時報 趙凱期
台積電決定在2021年第2季針對12吋晶圓代工產能報價調漲,並拋出先進製程產能要到2022年才有辦法紓解,6/8吋晶圓成熟製程產能缺貨壓力,則要到2023年後方能緩解的說法,幾乎預告接下來的時間,上游晶圓代工產能都將緊缺,而且晶圓代工報價易漲難跌的走勢也將確立。
這讓終端晶片市場的平均售價,後續將如2020年下半至今呈現動態調整,隨著上游晶圓代工漲價一波波,不斷將成本增加的部分一路轉嫁出去,造成晶片報價未來也將有一季一漲的趨勢可期,反應在台系IC設計的營運成長表現上,可望沿途不斷增添薪火。
台系一線IC設計大廠指出,第2季各家晶圓代工廠其實都有針對不同製程上調報價,相較於台積電只先調高12吋晶圓代工價格,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則是普遍性的調漲10~15%,尤其成熟製程產能最快要到2023年才有辦法解除,更讓台系晶圓代工廠這一波漲價動作理直氣壯。
而國內、外IC設計目前也多針對晶圓代工報價上漲照單全收,再全數轉讓給客戶的作法,畢竟,現階段不僅僅是上游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連下游晶片市場亦同樣呈現明顯供不應求的情形,賣方市場的結構相當明確。
台系IC設計自2020年下半以來,面對上游晶圓代工產能供應持續吃緊的壓力,一邊左手高價進貨,另一邊右手加價出貨的動作,其實早已持續一季以上,而且很有可能在晶圓產能供不應求警報正式解除前,都會是一樣的情形,終端晶片市場報價動態調整的走勢應該也會一條路走到底。
台系IC設計業者直言,現在不是價格問題,而是量能問題,只要能拿到晶圓代工產能客戶都會全數買單,畢竟,外商晶片交期動輒30~40週起跳,甚至還有逾50週的離譜數字,都不是虛擬假設。
台系晶圓代工廠若打算繼續調高價格,甚至未來有可能出現一季一漲,國內、外晶片供應商面對晶片生產成本不斷墊高的基礎,配合下游晶片市場仍然供不應求,客戶下單動作依舊積極的態度,預期終端晶片報價持續往上反應的走勢也將無限延伸,直到客戶拿到足夠的貨,又或上、下游產業鏈對晶片安全庫存水位滿意為止。
Posted on: Apr 16, 2021
經濟日報 李孟珊、國際中心
美國有意擴大限制對大陸半導體設備出口,禁售成熟製程生產關鍵機台深紫外光(DUV)設備,大陸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首當其衝,擴產計畫將受限,導致產能吃緊熱潮延續,讓主攻成熟製程的聯電、力積電等台廠更為搶手。
中芯也是大陸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龍頭兆易創新最大代工廠,美方擴大設備出口限制,中芯未來為兆易創新代工同步受阻。現階段NOR晶片供不應求,價格一路上揚,華邦、旺宏等NOR晶片廠將迎來更多客戶轉單,漲價態勢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華邦、旺宏近期業績火熱,首季營收同步創高。業界人士指出,一旦中芯取得DUV設備受限,勢必使得華邦、旺宏湧進更多訂單,產品漲價態勢更加不可收拾,帶動兩家公司營收、毛利率持續向上。
韓媒BusinessKorea報導,美國國會指定成立的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NSCAI)已建議美國政府,禁止出口DUV等技術的設備到大陸。此前,美國前總統川普已禁止荷蘭商曝光機大廠艾司摩爾(ASML)出口先進製程必備的紫外光(EUV)曝光機到大陸,重創中芯先進製程技術發展布局。
川普當時的出口限制令,並未包含7奈米以上、成熟製程生產必備的DUV設備,隨著美國國會力挺,要求政府擴大對大陸半導體設備出口限制,並將禁令延伸至DUV設備。
業界認為,在美國國會力挺下,拜登政府擴大現縮設備出口大陸的機會大,對中芯將是一大重擊,以成熟製程為主的聯電、力積電等的台廠更為搶手。
聯電共同總經理王石先前就分析,疫情導致筆電等宅經濟需求大好,並使得4G轉換至5G的腳步加快,相關行動裝置對IC用量大增,加上車用市場回溫,這些動能推升14奈米以上晶圓代工成熟製程供不應求。
同時,中芯為大陸最大NOR晶片廠兆易創新代工的產能也會受影響。據悉,兆易創新每月委由中芯代工1萬片晶圓,若中芯無法再取得DUV機台,未來勢必會將有限的產能專注於非NOR晶片業務,將導致提供兆易創新的NOR晶片大為縮減,華邦、旺宏等將迎來更多轉單。
2021年4月15日 週四 下午4:07
【時報-台北電】力積電(6770)110年第1季自結合併損益,營業利益28億4035萬元,稅前淨利25億7219萬元。(編輯整理:葉時安)
獲 利- 二股本..5000億
投資280億美元
力積電股本(億..310億
獲 利-38.06億元
投資2780億元..大約100億美元..股本10倍
利息算1%..支出27.8億
3年後..台積電新製程量產
成熟製程釋出..
提共思考方向
Posted on: Apr 13, 2021
電子時報 陳玉娟
台積電2021年首季營收再創單季新高,預計第2季及下半年在蘋果(Apple)iPhone 13系列新單加持,及高效運算(HPC)、車用等客戶大單助攻,產能一路滿至年底,加上取消銷售折讓且另再上調每片晶圓代工價10%上下,第2季起營收、獲利可望逐季創高。
除了台積電外,聯電、世界先進與力積電產能同樣供不應求,其中,聯電漲勢更是凌厲,3廠業績也將呈現季季高、創新高態勢,值得一提的是,晶圓代工廠展開全面擴產,也帶旺設備材料供應鏈,上半年業績迎來史上最旺淡季。
儘管年初已釋出樂觀展望,然市場對於台積電卻是仍有不少疑慮,包括水情拉警報、地緣政治風險再升、半導體超額下單(overbooking)危機恐現、蘋果因新舊品轉換而展開砍單動作等,接著英特爾雖宣布釋單台積電,但同時宣布蓋新廠與重返代工的消息,使得台積電一時之間遭市場錯殺看淡營運前景。
事實上,台積電產能依舊滿載,蘋果雖因新舊機轉換而啟動第2季砍單,但新機5月提前量產出貨,加上超微、NVIDIA、聯發科、高通(Qualcomm)等客戶7奈米、5奈米訂單不斷湧入,以及8吋、12吋成熟製程產能供不應求帶動下,第2季業績將維持高檔。市場更預期,台積電取消銷售折讓,另再上調每片晶圓代工價10%上下,第2季起營收、獲利可望逐季創高。
而聯電首季營收亦是寫下單季新高,由於聯電4月再次啟動全面漲價,漲價效益持續推升下,第2季業績可望續創新高。世界先進、力積電第2季同樣亦是產能滿載,業績新高可期。
受惠晶圓代工廠產能滿載,加速擴產下,半導體設備、材料、耗材等相關供應鏈也同步受惠,如家登首季營收就較2020年同期成長40%,京鼎首季營收年增也達31.81%,預期第2季供應鏈業績也將持續登高。
Posted on: Apr 13, 2021
電子時報 趙凱期
晶片報價一路被客戶需求推升、生產成本推動上揚的走勢,在2021年第2季上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問題依舊無解下,多數台系IC設計業者仍預估晶片報價漲聲仍將此起彼落,而搭配的,依舊是客戶訂單聲聲催的背景音樂。
值得注意的是,下游工廠有可能因為缺料壓力而開始出現休工、停工的現象,對整個台灣科技產業鏈會產生新的化學變化,目前還難以預測。但上肥下瘦的產業格局, 及上游晶圓代工、晶片設計及封測業者即便深知下游客戶疾苦,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現況,仍將縱向、橫向貫穿第2季台灣半導體產業鏈。
晶片漲價的原動力,來自於終端市場供不應求的缺口,但助攻角色則由上游晶圓代工及封測產能報價上漲,導致晶片生產成本增加的情形所扮演。在2021年上半,兩項晶片漲價要件完全充分滿足,晶片報價開始從一季一漲,變成一月一漲的熱鬧情形已開始上演。
客戶從原先貨比三家不吃虧的現象,到現在貨要三家還拿不夠的景象,凸顯客戶端目前要量不要價的下單心態,在加價購的領先卡位意識作祟下,晶片報價有時其實不是晶片供應商及通路商在喊漲,客戶自己主動調漲晶片報價,希望貨源充足、交貨定時的作法,更激勵晶片報價一路竄升。
只是,凡事都會有反作用力,當越來越多下游客戶因缺料問題而導致終端產品量產不順,甚至被迫停工等現象出現後,這對於早已一路飆漲30%、50%以上的晶片解決方案來說,反而不見得是好事,相對受到下游客戶停產、休工的牽累壓力反而會擴大,原本說好的饑餓行銷最後若搞成饑荒,那對於產業鏈不會是件好事 。
台系IC設計業者其實對於晶片報價不斷飆升動作,其實多是慎之又慎;畢竟風水輪流轉,現在漲多狠以後客戶加倍奉還,所以台系IC設計業者雖然樂見短期晶片價格的上揚,會對營運數字帶來一定的正向激勵效果,但不可否認的,晶片價格越漲越瘋狂的走勢,也會讓台系IC設計業者背負毛利率及獲利率的原罪。
畢竟現在生意太好做,左手收錢,右手交貨即可,甚至右手還沒交貨,左手收的錢卻一直增加。不少台系IC設計直言,對於受景氣循環波動較高的終端晶片市場來說,等到這波供不應求的浪潮退去,誰在裸游肯定是一清二楚的,而且未來3~5年內的營運表現恐難再攀新高的天險也直接被設下,屆時不是比誰交貨交得快,而是比誰跑貨跑得快的市場慣性,肯定會再次發生。
Posted on: Apr 12, 2021
經濟日報 李孟珊
半導體需求火熱,其中晶圓代工產能從去年下半年迄今,在產能供不應求的狀況下,12吋晶圓代工報價上揚、8吋晶圓代工產能競標出價不設限等消息不斷,四大晶圓廠包括台積電、世界先進、聯電、力積電等今年首季營運表現佳,法人看好產品結構優化以及漲價效益助攻,相關廠商後市營運可期。
業界人士指出,從去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加速世界各地數位化、大幅推升筆記型電腦等需求,再加上車用市況也迅速回升,以及疫情與貿易戰使得供應鏈破碎化,廠商積極拉升庫存水位,造成半導體產能供應吃緊。
今年以來,美國德州2月遭遇嚴重暴風雪,三星奧斯汀廠一度停工,恩智浦與英飛凌等晶圓廠也遭受衝擊,日本瑞薩那珂廠3月又發生火災,晶片吃緊狀況更加雪上加霜。
業界人士強調,接連發生無預警的天災人禍,不確定性因素讓廠商為更加確保料況無虞,勢必會增加下單或尋求更多貨源搶料,使得市場更加恐慌,產能更吃緊。
從台積電、世界先進、聯電、力積電等晶圓代工大廠,今年3月和第1季營收均繳出亮眼成績單,完全顯現市場需求強勁和漲價效益的發酵。
2021/03/25 10:02
力積電銅鑼12吋廠今動土(記者洪友芳攝)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晶圓代工廠力積電 (6770) 位於銅鑼12吋廠今天上午將盛大舉行動土典禮,邀請總統蔡英文、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等貴賓參加,力積電銅鑼12吋廠也是苗栗第1座晶圓廠。
力積電銅鑼12吋廠總投資額2780億元,預計明年9月可開始裝機,兩座雙子星座廠的總月產能10萬片,預計2023年分期投產,估可創造新竹、苗栗超過3千個工作機會,滿載產值將逾6百億元。
工商時報 簡威瑟 2021.03.24
瑞信首開力積電基本面研究,給予「優於大盤」投資評等,推測合理股價83元。圖為力積電董座黃崇仁。圖/涂志豪
瑞信首開力積電基本面研究,給予「優於大盤」投資評等,推測合理股價83元。圖為力積電董座黃崇仁。圖/涂志豪
分享FacebookTelegram列印
瑞信證券指出,力積電(6770)受惠晶圓代工成熟製程產能吃緊,以及記憶體業務發展策略正確,股價先前雖有回檔,反而創造出好買點,初次納入研究範圍給予「優於大盤」投資評等,推測合理股價83元。瑞信也是首家開啟力積電基本面研究的大型外資券商。
考量市值、流動性等因素,外資與本土大型研究機構著墨的台股標的向來以集中市場為主,櫃買市場為輔,興櫃公司能獲得外資券商納入研究範圍、給予投資評等者,寥寥可數,過往較引人注目的案例,可回溯到2019年資料中心指標股緯穎,當時德意志證券、凱基投顧在掛牌前一段時間領先初評,緯穎掛牌後,火速吸引各大內外資共襄盛舉。隨瑞信點燃市場對力積電注意力,未來能創造多大回響,值得期待。
外資圈人士還點出另一含意,晶圓代工傳統霸權台積電、聯電、世界於外資大舉賣超時易遭提款,近期股價走勢不如意,法人開始出現更新投資標的之需求,力積電雖處興櫃市場,但流動性不差,或能吸引資金小部位進駐。
瑞信證券認為,力積電過去十年建置12吋、8吋晶圓廠發展邏輯IC,鎖定電源管理IC(PMIC)、CIS感測器、驅動IC與MCU等商機,並強調採鋁製程相較競爭對手升級更貴的銅製程,享有三成的成本優勢。瑞信還研判,8與12吋晶圓代工2021年產能供給僅增加4、6%,需求的年複合成長率則高於7%,也就是說,只要需求不出現修正,供應緊缺的局面就不會改變。
力積電與同業之間存在營運差異,像是台積電專注在先進尖端製程、聯電產能有限、大陸晶圓代工廠更重視在地營運成長,進而闢出一條道路,瑞信估計,力積電晶圓代工2021年營收年增34%、出貨量增加25%、單位售價調漲約一成,帶動毛利率向40%水準邁進。
另一方面,力積電自2013年便把記憶體的營運重心由規模較小、不賺錢的商品化DRAM,轉向低密度消費性產品、車用、物聯網(IoT)的DDR2與DDR3利基型DRAM生產,避開與一線大廠正面廝殺。放眼2021年,瑞信看好,立積電DRAM事業因聚焦利基策略、加以產能吃緊,營收將年增35%。
Posted on: Mar 17, 2021
電子時報 陳玉娟
隨著疫情趨緩,供應鏈確實相當擔憂重複下單危機,但由近日多家指標大廠現況來看,不僅沒有重複下單,台積電、世界先進、聯電與力積電8吋廠、12吋28奈米以上成熟製程產能確定一路滿載至2021年底。
此外,近期眾廠不僅已確立主力客戶2022年訂單,也與晶片廠陸續進行議價與產能合約簽定,提前預告2022年雖可能不及2021年盛世,但仍是半導體、電子產業好光年。
據半導體業者表示,近期確實重複下單的疑慮又再起,但進一步來看,以晶圓代工為中心向外擴大的供應鏈,目前接單動能比先前預期更為強勁,如在後段封測代工方面,日月光產能持續緊俏,逐季調整報價下,ASP已明顯大增。
且值得注意的是,日月光更提前預告打線封裝產能短缺情況相當嚴重,首季訂單最快也要第3季才能去化,此也使得封測產業鏈跟著瘋漲,據了解,封測眾廠訂單能見度已至年底,且日月光亦已開始進行2022年訂單協議。
另在矽晶圓方面,日商信越化學就搶先公告,因應金屬矽原材料供應短缺與生產成本上升等因素,4月起將對矽相關產品進一步調漲,漲幅約10~20%,也使得代理信越半導體矽晶圓的材料通路廠崇越,也將調漲矽晶圓新單。
而環球晶也表示,全球半導體晶片需求持續熱絡,6吋、8吋、12吋三大產品線產能滿載情況,至少將延續至2021年上半,全年出貨非常強勁,由於產能吃緊及匯率等因素,現貨價一定會漲。
在上游材料、晶圓代工、封測大幅上調報價下,連帶也使得IC設計業者也陸續漲價以反應成本,不只如此,由於NB、車用、5G等需求依舊強勁,下游對被動元件拉貨動能強勁,國巨、華新科等也傳出4月起大漲報價。
還有記憶體報價自2020年底回升後,預計第2季起漲幅將更為顯著,在面臨各式晶片、零組件及運輸成本等費用飆漲,NB、板卡等終端各大品牌產品2021年起也悄悄漲價。
半導體業者表示,重複下單疑慮還是一直都在,但目前來看,由於台積電、世界先進與聯電並無大擴產能計畫,因此供應鏈依舊圍繞缺貨、漲價氛圍之中。
事實上,2021年終端需求暢旺市況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晶片下單與出貨動能也不會有收斂跡象,當中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迄今眾廠瘋搶產能,不少中小型IC設計業者幾乎拿不到足夠產能,甚至遭晶圓代工廠剔除優先供貨名單,因此現在不得不繳預付款、簽訂2022年長約以確保產能,加上一線晶片大廠不斷追加產能,使得晶圓代工、封測等整體產能至少確定滿載至年底,能見度至2022年上半。
帶頭大哥台積電目前8吋、12吋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接近滿載,其中,28奈米長壽製程在2020年第4季的產能利用率就飆升至95%,且2021年產能早已被預訂一空,急單加價插隊難度大增,而投資額龐大的7奈米以下先進製程亦是排隊爭搶產能中,世界先進訂單能見度亦是至年底,據了解,主力客戶已提前包下2022年產能。
而擁有8吋與12吋產能的力積電,2020年下半因整體產能滿載,只能以去瓶頸化擠出產能,但擴增幅度不大,使得業績躍升幅度並不明顯,不過,力積電全力趕上此波大好榮景,年初起已大漲代工價格,且計劃將8吋廠產能到2021年底逐漸提升至11萬片,價量提升下,2021年業績應可明顯彈升。
值得關注的是,力積電銅鑼廠新廠將在25日正式動土,且已重啟過去鉅晶時代Open Foundry模式,由客戶投資採購機器設備包下產能,繼聯發科已宣布採購設備出租後,力積電目前再獲面板大廠洽談銅鑼12吋新廠的機器設備租賃,以確保未來驅動IC等產能供應無虞,未來數年接單動能穩健可期。
半導體業者指出,近期晶圓代工眾廠不僅已確立大客戶2022年訂單,也與其他晶片廠陸續進行議價與產能合約簽定,2022年雖可能不及2021年盛世,但也提前預告仍是半導體、電子產業好光年,如台積電就已掛保證,2020~2025年以美元計價營收年複合成長率將達10~15%。
力積會跟著開始拉高
這次有機會拉過前高
這幾天隨大盤等量突破
這次看能不能三根過90了
udn.com/news/story/7254/5309406
明天開噴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公司10日宣佈內部自行結算之合併營收報告,民國一百一十年二月合併營收達42.4億元。
傳說都是真的
以單日營收 1.35E 來計算 , 2021 全年營收約落在 493E 與 2018 499E ( 股利 3.5 / EPS 4.44) comparable.
如果 2 月營收看到4字頭的話 那鐵定要呼應 Frank wording,明年下半年會「跳起來」,而且可以一路好到2022年 , 那今年營收就有機會輕鬆越過 500E, 來到 510E or 520E 甚至更高.....
大盤殺成這樣
股價還是撐在這!
外資照樣買!
我覺得100不會太久耶
等這波大盤整理完後
繼續上攻創高!我覺得依老闆能力要炒到掛牌前150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