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重點還是在高雄三廠能否盡速順利上線生產,據了解因包商延宕問題,第三季才會全面完工,目前主體建築大概都好了,機台也陸續在進,送去南科訓練的人員也陸續歸隊進駐上班,全面趕工以兌現第三季上線承諾
至於資本市場問題,據了解目前是尚未規劃,我想公司是需要一個階段成果呈現給社會大眾,應該是高雄三廠穩定下來才會打算,台循股本快三百億,蓋一座新廠動百億起跳,終究還是要面對資本市場,上市上櫃,需要一點時間,大家靜待成果~
員工增資認股的是〔台泥循環〕股票。與各位股東一樣。他們有閉鎖期(一般3年)。三元與其他科技大廠,年薪有落差。意志力靠的就是手中股票換鈔票。換不到,大部份就跟公司說再見。個人認為2∼3年內,上興櫃機率很高。優秀員工出走,對公司來說很傷。如何讓員工安心工作,最大誘因還是在股票上市。
6940格斯科技上興櫃前以每股2.5元。等於變像增資4倍掛牌,現在37附近,37×4=148。
台泥循環(三元)會比他差嗎?
公發->上興櫃是用時間等來的。
股數夠多成本夠低的我解讀與看法也許會跟多人不同
1.未來2~3年不會上櫃?公發是讓公司籌措資金的一種方式而已,只要台泥能找的到資金注資,這些公不公發都不是問題,更何況手握技術還有多組投資人尋求合作,對國外投資人來說,基於取得技術或是取得供貨優先權還是純投資,考量的參與方式就多到不行,所以公不公發不是現在要面對的問題
2.不公發上興櫃對小股東公平嗎?資本市場是個博弈的世界,尤其這是初級市場,只要合乎規則,沒有誰對誰負責的問題,張董代表是台泥的立場不是他個人,在面對區區不到十萬張的在外流通股,從台泥立場大可直接依企業併購法合併,合併價格就是公司淨值加幾成,這些對台泥集團未來要面對的問題來說都是零頭而已,何以還留著讓我們每年6月來找他喝茶?各位可以去查查台泥除了台泥循環外有哪個子公司在初級市場上跑跳
3.對很多小股東來說也許投入成本與時間成本壓力真的不小,不過當你準備投入初級市場前就應該要有所認知,而不是把初級市場當次級市場來看,如果分不清初級市場跟次級市場的分別,那只能自求多福了
與其關心公發興櫃與否,我更注意核心生產能力與新產品開發,與eVTOL產業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