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未來若有投資人因此造成損失,可能產生的不必要的法律糾紛
在此解釋面額與相關法律問題
面額是不是新台幣10元,主要影響公司的”淨值”與”股數”,面額不同的股票彼此的比較基礎是完全不同的
一、股數說明
1.根據公司法第140條,非公開發行的台灣公司增資價格不得低於每股面額新台幣10元
太景是開曼註冊的外國公司,並不受台灣公司法的規範
2.一般台灣的未公開發行公司若要有6億多的股本至少要增資60億以上
太景是開曼註冊的外國公司,6億多股
如果平均增資價格是1塊,原始股東只需要出6億元就有6億股
如果平均增資價格是2塊,原始股東只需要出12億元就有6億股,以此類推
一般來說,面額較低的公司,股數會比較多,一樣的公司價值下每股彰顯的價值就會比較低
如果你認為太景跟浩鼎、智擎、台微體一樣好,
浩鼎的股數是1.38億股、智擎是0.92億股、台微體是0.44億股;而太景是6億多股
比較基礎是完全不同的,每股所能分到公司的價值是比較小的
二、淨值的部分
1.關於前一篇xxx股友說他從財務長那邊問到股東總共出資100多億,這是嚴重的錯誤訊息
股東出資額不同代表每股增資的價格不同,也代表公司目前的淨值不同
2.如果股東增資100多億,代表股東平均增資價格是16塊以上,假設這10年花了50億,現在6億多股,每股淨值還有8塊
假設股東增資55億,股東平均增資價格是9塊上下,如果這10年花了50億,每股淨值就不到1塊了
淨值不同難道公司股價會一樣?
3.一般面額非10元公司,原股東增資價格都不到10元,所以長期下來淨值都會比較低
淨值低一般在公司財務結構上會造成比較大的稀釋比例
如果公司要提高淨值就要不斷增資稀釋原有股東的股分,所以每一股的價值會因為未來的稀釋比例而下降
浩鼎的每股淨值是6塊多、智擎的淨值17塊多、台微體則是20塊多;太景的每股淨值則沒有公開資訊
總而言之,面額0.001美金跟新台幣10元的股票當然都是以1股做基本單位,
但是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不能簡單用股價來比較
如果你覺得浩鼎180塊,太景也應該有180;台微體有280,太景也應該有280;這是完全錯誤的概念
請先比較一下兩間公司的股數、淨值
在網路上很多有心人士想拉抬股價出貨
如果只是貼一些畫大餅的文章 每個人見仁見智 盈虧自負
如果散佈嚴重的不實資訊 就會負擔應負的法律責任
切勿藉公司名義(打電話去公司問了甚麼甚麼)發布不實資訊,將法律責任推給公司
也切勿公司只講了3句,自己補了7句湊10句,若有問到任何資訊請錄音存證保障自身安全
當時以不到20元的價位買太景**張,為的是他的前景可期。(生平第一次買未上市股)
沒想到買後一路下跌,也只好認了,股票本來就上上下下,尤其資訊不夠透明的未上市股根本無從研判起,心想放著碰運氣吧。就這樣,當了1年9個月的"受害人"。直到最近鹹魚翻身...(哈哈.....至少在親朋間有了點面子)。
慶幸苦守寒窯20個月沒被洗掉,所以沒成為真正的受害人。這都要感謝王寶釧小姐當年創下的歷史案例。
就我這種菜鳥都知道股市買、賣一箭雙刃,蠱惑人心方法有至少N種以上,當然不斷的唱衰的"好心提醒"也是其中一種(名嘴、外資經常用這招吃貨),好像也沒聽過誰要錄音存證負法律責任的。
我就是經常聽風跟雨的投入(買太景也是),幾年下來一直忠誠的扮演著"受害人"這角色,找誰賠?
因為有次去聽名師講課,他一開始就點我們~"叫你去跳樓你去不去?",從此抱著願打願挨,過著輸贏自負的知足日子。
因為是第一次看到"法律責任"不斷出現在版面,所以忍不住也出來"申冤",真可以告嗎?告了我的錢可以要回來嗎?
另一件事就是~我從來不去看股票面額與淨值,除了歌林當年要下市,我曾去計算過可以分多少錢。至於生技股,有些淨值不過1~20元左右,股價卻飆到100~200元以上,我不知道花100元去買的人還會在乎他的面額、淨值是10或20元?
菜鳥這樣說對嗎? 請各位老鳥多指教!
2013.05.08工商 B4版有刊,龍嚴賣出ABH ,112,200股,每股交易價4,361台幣! 總交易額4.89億NTD。
哇!! ABH是生技股的股王??!!??,每股4361元? 錯了!
和太景 “低面額” 相反,ABH的每股面額是100 鎂。
2011年初以每股150 鎂 現增,(亦即面額的150%,或1.5倍現增,或台股10元面額習慣簡稱15元)
所以這次龍嚴,等於是以每股 150鎂 (折合 4361台幣) 的3rd現增價,便宜賣出。
龍嚴公告有處份利益,是因為龍嚴是原始股東,有1st的100鎂,2nd的120鎂,3rd的150鎂。
它的交易價格,僅是面額的150%,
(或以台股習慣說的,固定面額10元基礎,成交在15元的低價區而已啦)
(註) 這次面額1.5倍的ABH股票,可能是第一批流通出來的,有興趣的投資人可以留意,
畢竟老人長照,是未來趨勢向上的產業之一,且15元多一點(面額150%),價位迷人。
我們習慣說的,交易價位:中裕70元,浩鼎180元,台微體260元,台灣因為規定面額固定是10元。
換句話說,
中裕,交易價位,是面額 700%,或 7倍。
浩鼎,交易價位,是面額 1800%,或18倍。
微體,交易價位,是面額 2600%,或26倍。
我們要比較 股價高低,用 “面額” 當做benchmark不準,要用 “原始股東出資價”
太景當年,蠻辛苦的,(很多現在的生技高貴股,當年亦如是也)
有分成 A股,10元增資(開發基金、X銀、)
B股,15元增資(XX金控、、)
C股,5.3元增資
由於到第三次C股,僅為5.3元,所以各有換股比率,來換成普通股。
A股是1:1.3 ,B股最貴所以是1:1.44,C股最便宜所以是1:1
(但C股有15%warrant,用5.3元認購)
哇~ 好複雜 ! 所以搞不懂的投資人,不要淌混水 !
所以現在若成交在63元,
簡單的給一個benchmark,就是C股現增價的 1200%,或說,12倍。
(B股已折入1.44倍的換股比,C股是 1:1 ,所以我用C股,12倍)
當然,太景現在比起4年前,已經有相當的進展了。
所以,12倍,是高是低,就見人見智了 !
我不是很清楚你貼這段訊息是要展現你的無知?
還是怕股價炒不上去心急了故意貼一段似是而非的論點?
有點基本常識的人都知道行政院開發基金在當時根本不能投資外國公司的股票!!
你貼的那段文字中的太景很明顯根本不是現在要申請第一上市櫃的太景(開曼)的主體!!
公司已經在公開場合重申很多次太景是開曼註冊的外國公司回台申請第一上市櫃
看來你根本連你自己買了甚麼股票都不知道
更加突顯你對面額問題的無知
我分享美國生技公司的評價概念是為了讓大家了解如何評價不同面額的公司
以免有股友搞不清楚,如果”未來”賠錢又打去公司鬧,說公司沒有說明清楚,產生很多法律糾紛
台灣就是因為散戶投資比重太高又容易相信別人所謂的”消息”產生許多投資糾紛,主管機關才對台灣證券市場管理特別嚴格
我沒有說要告任何人,但是任何人在網路上蓄意散佈錯誤訊息造成對別人的傷害都是有法律責任的
不要以為躲在螢幕後面打打字就可以胡言亂語
更不要以為用”僅供參考沒強迫人買股票”就可以散佈錯誤資訊,這一樣有法律責任
我將這些嚴重錯誤的訊息備份起來,為的是將來如果有法律糾紛那些可憐蟲才有求償的管道
再次聲明
如果想拉抬股價,貼貼畫大餅的新聞就算了,怎麼判斷見仁見智
但是任何會影響他人投資判斷的錯誤訊息都是有嚴重的法律責任
就像你自己說的,覺得便宜就買覺得貴就賣
你覺得這麼棒你自己默默買就好
沒有必要在網路上發表這種明顯錯誤的資訊,還要讀者自己判斷?
開發基金鑒於投資該公司將有助於提升國內整體製藥工業及生物技術產業之國際水準,前於九十年七月投資太景公司一億六、○○○萬元,持股數一、六○○萬股,占公司實收資本額十三億三、三○五萬元之十二%股權。
2003年太景生技公司此次辦理增資係為籌措資金,以支應即將進入動物實驗階段的新藥研發,及引進抗腦癌等新藥在國內進行臨床試驗發展所需。茲為支持該公司之新藥發展,開發基金管理委員會通過依原持股比例,以每股十五元,參與增資新台幣一億八、九○四萬○、一七○元。
(還有2次 找不到資料 看有專家可提供否)
研發新藥 在成功前都是在燒錢 公司沒收入全賴股東的支持 一但藥品研發成功 獲利多少 大家自可計算
要以淨值估算在他上市成功籌資前一定是難看的 但前期花費的心血 那該如何算呢?
股票買賣 沒人強迫妳 以太景股價 更沒人受害 這段時間那個持有者受害虧錢了(除股東會前買到6x的小虧 誰賠錢了)
妳認為妳受害了 那快賣阿 又沒人逼妳買 不准你賣
真理越辯越明 請勿一言以蔽之 公司十幾年來努力及大股東支持 這幾年累積成效 及公司未來性 價值評斷自在人心
覺得便宜就買 貴就賣 不過如此而已 鬧到要告人 真的很幼稚 人家發文又沒要妳買 給大家參考罷了
是真是假 讀者自己 判斷
最主要的判斷依據是股數和淨值
就一些美國生技公司的觀點(面額都不是10塊)分享給你,同業之間的粗略比較大概是這樣的方式
你還是要依據公司目前的股數和淨值去判斷會比較正確,股數為主淨值為輔
如果你覺得太景真的跟台微體一樣好,有120億的價值,那太景有6億多股一股值多少? 除一下就知道
當然還要考慮公司的淨值,台微體淨值20多,你要估計一下公司到賺錢需要多久,大概還需要增資多少?股本會稀釋多少? 乘上稀釋比例可以得到一個合理的數字
不過我不清楚太景的淨值,也不知道公司要幾年後才會賺錢,也不知道還需要增資多少,所以無法告訴你稀釋比率
如果你覺得太景已經到了智擎的水準,有160億的價值,那太景有6億多股一股值多少? 一樣除一下就知道
不過智擎每股淨值17多,去年前年都獲利,未來增資的可能性與稀釋比例都來的小一點
當然如果太景如前一篇xxx股友說財務長跟他說股東已經增資100百多億,當然未來大概也不太需要錢了,稀釋比例也不會太大
當然情況是不是如xxx股友所說的就要問他了
在美國上市公司很多是沒有面額或是面額是0.01、0.001等,
為了增加流通性很多公司會作stock split,把一股拆成好幾股,股數會變多
當然1股拆成2股,每股價值就剩1/2;1股拆成3股,每股價值就剩1/3,以此類推
價格低一點、股數多一點,流動性就會高一點
而美國許多新藥公司在開發過程常因為長期虧損不斷增資,導致原本股東的股權不斷被稀釋,甚至籌不到資金倒閉的都有
如果有一間公司期初有1億股,後來因資金需求其他股東加入增資到2億股,你覺得你期初持有的1億股分到的價值是一樣的嗎? 你只分到公司價值的一半!!
所以這類型的公司你第一步一定是去看股數有幾股,第二步是看淨值
跟一般台灣公司的評價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不能直接拿同行的股價來比
如果有人跟你說面額是多少一點都沒關係,你就要小心他的用心了
面額10元台幣/股,就是2.3倍,假設依F4您的〝猜測〞,
太景面額0.03元台幣/股,若太景公司訂掛牌價也以面額
的2.3倍來訂,那就是0.69元台幣/股掛牌,太景生技如此
有前景的公司,上述事情會發生嗎?
我是外行人,只是把上述個人淺見提出,跟大家ㄧ起腦
力激盪一下,謝謝。
一股10元新台幣,跟一股0.001美金
若以台幣美金匯率比30:1換算(不考慮以後匯率波動)
一股=0.03元而非10元
若以昨日賣均61.58
意思是............其實低到很恐怖嗎.....
是否這也是因為昨天釋出大利多,股價卻....
請告訴我想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