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型保單賣得好,但保險公司卻做起扣繳「只此一家(聯名卡
),別無分號」的生意。保險業者的理由是,因為收單行、發卡
行所收的費用太高,保險公司成本負擔太大,實際上卻是想從保
險端出發,搭起與信用卡、銀行之間的便橋,徹底擄獲保戶的金
融需求。
以目前的收單行情來看,大抵在1.5%至3%左右,其中又以
部分外商銀收的手續費最高。事實上,收單費用一向視客戶規模
來談,若客戶多、收單量大,收單行為拉住客戶,可以自行吸收
收單成本,從貸款、異業合作等方面賺錢。
不過,對保險業者而言,多半是有固定往來的銀行,部分保險業
者就是金控,自然希望能「照顧」金控旗下銀行或同一集團的銀
行。
在這種情況下,像是投資型保單這類淨利較低的商品,如果能由
自行的聯名卡代扣,保險業至少可以剩下0.5%至1%的費用
,這是收單費用中撥給發卡行的,對發卡行的獲利也不無小補。
只是,保險公司最在意的還是擴大金控規模。以國泰世華銀行為
例,因為SOGO卡也在遠東集團刻意削減權益下而被「做小」
,在擴大信用卡市占率的考量下,國泰世華銀因而將保費扣繳優
惠擴及至所有卡友,目的就是藉國壽之力達吸收卡友的效果。
新壽在新光銀還未成立前,把合約簽給了台新銀,後來又希望萬
泰銀能幫其拉點客戶回來,因而再發了平安健康卡。直到新光銀
成立後,同時祭出保費折扣、點數加倍的優惠,除了衝刺新光銀
卡友數外,最終的目的還是「肥水不落外人田」,明著讓新光銀
受益。
<摘錄經濟C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