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市場從2022年一片看好,到目前瀰漫著一片悲觀氛圍,甚至造成業者的經營危機,被形容為另一個「蛋塔效應」。台電明訂d-Reg、E-dReg及光儲的目標需求各500MW,但目前d-Reg已有超過600MW進入市場,形成嚴重的排擠效應。但更糟的情況還未到,後續還會有新的供給進入市場,意謂著更嚴峻的挑戰還在後面,「此時還不是最壞的時刻。」
台電多年後即使上修目標,會以E-dReg為主,目前已研議讓d-Reg轉E-dReg的方案,同時針對已拿到許可、正在建置、即將建置或即將採購設備的數量,3個月前就展開盤點。業者近期積極自救發聲,並透過公協會與相關單位展開對話及斡旋。
為解決當下的問題,希望責任全部由台電一肩扛起,也有反對的聲音,認為業者應該自己承擔風險,而不是一昧推給台電買單。業者表示,台電的支出都是民脂民膏,透過電力交易平台的自由競爭購買到最具經濟性的服務,是原本的初衷,沒有理由再成為業者的提款機。合理的作法是,在優勝劣敗的市場法則下,接受部分體質不佳業者退場的現實。雖是短空,但可迎來更健康的「長多」局面,也才有實力到更競爭的國際市場競賽。
儲能是因應再生能源增加而生,眼前的困境是,儲能發展過快,超過再生能源增加的速度,因此進入一輪重新洗牌。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鄭智文表示,再生能源長線發展沒有疑義,等同是對儲能長遠穩定需求的保證,因此現在的亂象導致中挫上升的曲線,只是暫時回檔,不必過度驚慌,希望因此回歸到基本面,看清楚儲能和能源產業並非暴利投資的本質,收與放之間要妥善拿捏分寸。在把維運做好的前提下,也許投報期5至10年才是合理。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