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台太陽光電來看,至今年7月底共發出75億度電,但同期,放到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的交易量,卻只有2.47億度,就是說,全台僅有約3%的太陽光電,會進入自由市場。
馮嘯儒解釋,台灣的綠電市場剛起步,尤其台灣有九成五以上的中小型電廠,為裝置容量未達2,000瓩的「第三型電廠」,第三型電廠不能直接售電給一般企業,它必須轉成第一型才可以,「『三轉一』有冗長的行政流程要跑,之後還有相當的法遵成本,交易成本太大,於是業者就更傾向把電賣給台電。」
小水力業者恆水創電執行長鄒飛逯指出,雖然公司已跟台積電簽了售電合約,但目前電廠還在申請「三轉一」的流程中,「其他同業申請案,有的跑了一年半,兩年也有,為什麼不能縮短流程?」他認為,現行的行政流程、管理規範,有助政府管理大型電業,但要求小型業者比照辦理,猶如「拿大砲打小鳥」。
除了價格,還包括要找到一家匹配自家用電需求的綠電,更是不易,「比如,我們有些客戶是製造業,周一到五生產,六日休息,這時就可以兜一個光電方案,平常賣給他,六日就賣給服務業有上班的門市。」馮嘯儒說。
他表示,買綠電在台灣畢竟剛開始,交易對象與習慣都還在摸索中,隨著歐盟CBAM在2026年上路,會有愈來愈多的業者在2025年搶購綠電,各種障礙不趕快解決,綠電荒會愈來愈嚴重。
馮嘯儒建議,現行台電躉購費率是單向補貼發電業者,政府是否可考慮挪移一部分躉購費率補助買電方或售電業?當躉購費率沒有這麼甜時,將會有更多發電業者更有動力到自由市場找買家,而買家或中介服務商也能受益,更有底氣做大台灣綠電市場。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