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截至6月底,境內基金共有1,028檔,總規模為5.7兆台幣、境外基金為981檔,總規模為3.5兆台幣,2019年起境內基金規模正式超越境外基金,主要貢獻源自於近四年的ETF蓬勃發展,也帶動ETF占共同基金比重逐年升高。
台灣ETF回溯自2003年第一檔元大台灣50問世,當年底ETF規模為396億元,如今達到3.1兆元;而ETF檔數也從2003年底的1檔至現在234檔(含14檔期信ETF)。如今境內基金總規模為5.7兆,當中ETF總規模達到3.1兆元,ETF占共同基金比重達54%,為全球最高。
劉宗聖出席「榮耀20 ETF啟動財富博覽會」,在「投資找專家」論壇分享「ETF投資策略與布局規畫」。ETF自2003年第一檔元大台灣50開始,20年來已有16家投信公司加入市場,同時前五大投信囊括88%ETF市占率,且均為境內投信,顯示ETF發展在地化。
元大投信ETF總規模1.03兆元,市占率34%,穩居龍頭;其中,台股ETF市占率58%,而首檔、3,420億元規模最大的元大台灣50,單一檔占台股ETF比重30%,與市面上多數產品不同之處,元大台灣50有一大半受益人是國際長期專業機構。至於債券ETF表現,元大投信規模市占18.3%、受益人數占52%。
近年台灣ETF成長主力之一的台股ETF,自2020年起發行的投信與產品檔數增加,重拾台灣的主場優勢,尤其高股息的火熱讓台股ETF成為近幾年規模增長最快的資產類別。
其次,債券ETF規模、人氣續創新高,2023年因預期聯準會升息近尾聲,一般投資人參與度明顯提升,受益人數連年翻倍成長,債券ETF受益人數增長至逾54萬人,加上法人客戶資金持續流入,規模續創新高近1.6兆元,持續坐穩亞洲最大。
在ETF的1.0時代,創造了「4 X 4 X 4 X 4」的大格局。第一個四是「股票、債券、商品、外匯」四種不同的資產類別。第二個四是「 原型、槓桿、反向、Smart Beta」類型產品。第三個四是「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集保」。第四個四是「零股、存股、ETF、APP」四大關鍵機制。
迎接2.0時代,ETF發展將從「生產製造」跨入「創新應用」,告別產品導向、標準化、交易導向的紅海市場,進入解決方案導向,提供差異化附加價值、客製化、需求推動、動態變化、以配息╱分紅為主、智能化投資產生的多元組合、人口老化退休理財下的配置導向、品質敏感的藍海市場。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