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表示,18日因民間汽電共生機組破管、桃園海湖電廠燃氣機組故障,一口氣減少105萬瓩;再加上中南部雲層較厚,光電發電量較前一日減少200多萬瓩。
台電專業總工程師吳進忠補充,台電可動用的需量反應措施總量約100萬瓩,18日執行率約30%至35%,約動用到35萬瓩,將備轉容量率維持在「供電吃緊」的黃燈。
對於4月啟動需量反應是否比以往早,吳進忠解釋,需量反應措施主是在機組出現異常現象時就會啟用,所以並無過早問題,像是去年303大停電時也有使用,確保電網穩定。
至於昨日,因風力發電較前一天多,且午後下雨壓低需求量,因此未啟動需量反應措施;另據台電統計未來一周電力供需預測,尖峰負載均維持在3,300萬瓩以下,備轉容量率為一成以上「供電充裕」的綠燈;因此,若電廠發電狀況無嚴重影響,近期應不會再啟動需量反應措施。
台電表示,需量反應措施自1979年起就推動,至今已推動超過40多年,且為日本、韓國、美國、英國等各國電業普遍採行作法。
台電強調,需量反應措施並非強制用戶限電,而是透過以電費扣減為誘因,讓用戶自由選擇參加。<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