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電動車「成也補貼,敗也補貼」。資策會產業分析師何心宇認為,大陸電動車最大挑戰源自於補貼,補貼是2022年最大的助力,但也會是2023年之後最大的隱憂。因為補貼會造成消費者預期心理,許多經銷商也會以此理由敦促消費者趕緊消費,特別是高端車款,在少了補貼後,對於消費購買力會有影響。
集邦科技研究經理陳虹燕指出,大陸未來要面對的是如何讓新能源車逐步回歸市場機制下又能維持高銷量。市場變化包括乘用車補助將轉為地方政府提供、各地加速採用新能源商用車來維持銷量、在補貼減少後車廠的成本敏感度提高,且自主車廠與國際車廠間的價格差異將縮小、競爭加速。
何心宇表示,大陸內資車廠取得審批速度快,蓋廠後就能買設備進行生產。不光大陸本土品牌,包括德國福斯集團合資的一汽大眾也會在當地生產。設備開了、產線下去了,但需求在2023年補貼結束後是否還能如此暢旺,仍是存疑的問題。
日本經濟新聞分析,大陸電動車在數年內將達到年產能1,500萬輛規模,大幅超過年銷量預期,且為了爭奪世界第一的市場,各企業競相增強產能,估算大陸內部工廠開工率可能跌破50%,今後必迎來淘汰與整併。<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