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庫高階主管坦言,離岸風電的外商公司都會強調相關現象是「國 際慣例」,但在銀行的授信準則上,即使是專案融資,這種股東槓桿 太大,或是「跳車」速度太快,都會讓行庫「很沒有安全感」,尤其 這是長期的專案融資,更會增加授信風險。
例如SPV的原始股東,可能在風場還沒有完工前,就幾乎已經下車 ,又換來一批新股東,即當初見證銀行提供聯貸資金的原始股東,後 來大半都退出,讓銀行覺得非常不保險。
除了股權結構一變再變,另一個現象是投資方多數是等風場正式營 運,才會把收入放到銀行信託專戶,營運前取得的資金和收入則可能 出來轉為出資金額,有些股東號稱在SPV出資近3成,但事實上這些大 股東在離岸風電SPV的持股甚至可能連1成都不到,讓銀行覺得股東資 金槓桿玩太大,相對也會增加「道德風險」。
行庫表示,一般人可能以為,當然要等到正式營運之,才會有「收 入」,但所謂正式營運期是指風場的風機完全建完,事實上,不用等 風機全部建完,只要其中幾支風機建好、發電,就可開始售電給台電 ,產生售電收入。例如大小風場所涵蓋的風機,從30、40支,到70、 80支不等,只要其中的幾支風機蓋好,能夠發電,就已有來自台電購 電收入。
但是離岸風電的SPV借款人,大多數都會要求銀行,在所有風機都 蓋好的正式營運前,這些售電收入仍不會進入銀行專戶,可直接歸屬 SPV,於是原本大股東該出資30%的金額,就透過這種方式頂替大部 分原本該出資的金額,甚至因此使大股東實際出資1成不到,這也令 行庫認為會產生「道德風險」。<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