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變異 迎接經營挑戰
林家進說,高通膨來臨,將改變全球企業的經營生態,在萬物皆漲的年代,企業在成本控制難題、消費端競爭愈來愈激烈下,求新、求變、求生存將是許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需重視的焦點。
對期貨商來說,也是一個重大的挑戰,但並不是如何維持業績、獲利,而是要協助企業度過高通膨的威脅。
林家進分析,觀察2月下旬俄烏爆發戰事以來,由於雙方均是基礎工業等原料的出口重鎮,導致全球原物料大漲,出現所謂「妖鎳」行情後,包括銅、鋁、鉛、錫等大宗物資,也隨之上下波動,造成部分國際企業財報深陷原料庫存管理危機。
在原物料價格激烈波動後,企業因提列的庫存損失、影響獲利幅度甚至達到五成,並在聯準會開始加速升息、造成美元走強,且因全球商品市場大都以美元定價,美元轉強理應會讓商品價格走低,但供給端失衡讓價格居高不下,兩股力量互為拉扯,加劇商品價格波動,讓企業面臨的挑戰也只會愈來愈多。
目前可以為這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做什麼?
其實,能做的不只是協助業者一般期貨交易、避險,在目前不計成本等考量中,經營策略將轉變為協助這些公司進行「實物交割」、「鎖定訂單利潤」以及「庫存價值管理」等。
鎖住利潤 控管成本風險
實物交割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可以利用期貨交易來買或賣,具有LME標準規格的商品,如此,企業面對高通膨的環境中,可望規避中間盤商的牽制,並有效的控管成本風險,若再搭配遠期的期貨避險,才能逆勢進一步強化國際競爭力。
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根據統計,去年台灣與期貨市場有關的前20大大宗商品進出口貿易規模達1.47兆元,其中,包括高雄港可以「實物交割」的LME交易所有色金屬約5,957億元,並以資本額3,000萬以下的中小企業超過140萬家來看,這些公司將約有數千億元的大宗商品進出口面臨未來高通膨風險的威脅。
林家進表示,為了能替企業「提前部署」,已規劃一支專業的服務團隊、並依客戶不同需求,來協助企業進行客製化實物交割服務等、來有效降低原物料波動激烈所帶來的經營風險。
通膨的問題,可能還將困擾全球經濟二、三年,許多企業營運在此期間將面臨嚴苛的考驗,如何協助企業控管生產成本、規避庫存風險、穩定經營利潤,才將是首重的課題。
只有先協助企業、客戶壯大,才是本身未來營運的堅實後盾。<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