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視為「票房毒藥」的地上權土地,近兩年儼然起死回生,「地租天花板」新機制正式上路,讓金融壽險業和大型建商等買家回心轉意,是最大關鍵。
自2014年爆發囤房稅風暴,公告地價大漲、建物構造單價等持有稅稅基大幅調升以來,地上權土地即淪為最大「苦主」之一,加上房市買氣低迷,更衝擊地上權案投標意願;但近年政府公部門調整不動產持有稅政策,甚至大幅降低地上權地租、權利金,加上商業用途需求推升,地上權案又悄悄點火,甚至黑翻紅。
宏大國際資產公司總經理陳益盛表示,「地租天花板」新機制上路,是讓金融壽險業和大型建商等買家回心轉意,帶動地上權土地擺脫「票房毒藥」之名的關鍵。
陳益盛表示,尤其台北市中心土地取得困難,在近年地上權招商策略調整地租為「部分固定、部分浮動」機制,且地價調幅趨於穩定之後,地上權開發案可謂是投資開發者的最佳替代方案。
以國有地來說,若新機制調整為地租依政府公告地價約3.5%計算,那麼其中1%是隨每年申報地價逐年浮動,2.5%則採固定、依決標年度申報地價計;若地租為4.5%,則1%為浮動,3.5%為固定。
如此一來,有助於投資人精確計算未來70年地租成本,不致像舊制時期,一旦政府大幅調高公告地價,地上權地租就面臨重稅懲罰,甚至還會「吃」掉原本獲利。
上半年全台地上權土地市場大放異彩。戴德梁行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楊長達表示,地上權市場連續兩季激情演出,第一季「主秀」為「世貿三館」,南山人壽出價312.76億元得標,以1億元毫釐差距,氣走富邦人壽;第二季由全球人壽以97.8億元擊退新光人壽,取得國泰營區地上權土地。<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