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日前表示,將於今年底端出《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草案,其中以收取碳費最受產業界矚目,台電、中鋼、中油等排碳大戶將首當其衝。環保署表示,修法將會棒子、胡蘿蔔兼顧,除了徵收碳費外,也會提供減碳有成的企業相關補助,鼓勵企業主動減碳,將陸續與產業界溝通。
溫管法已實施五年,將首度展開修法。環保署長張子敬日前已在立法院承諾,將在年底提出草案,並參考國際碳定價方式,開始徵收碳費;搭配減碳補助等手段,形成經濟誘因。此外修法也涵蓋強化行政管制及效率、擴大公民參與等。
環保署官員表示,初步與各界溝通溫管法修法,對於徵收碳費的方向基本上有共識,只不過碳費費率、針對哪些排放源等細節,還有待進一步定價與研擬,價格必須能達到經濟誘因效果,讓企業願意共同來減碳,同時也會進行經濟效益衝擊評估,並聽取產業界意見。
世界已有不少國家透過碳費、碳稅等來強化溫室氣體減量,不過費率上因國情、經濟發展等因素而異。
德國國會去年底通過碳定價協議,每噸碳須付25歐元(約新台幣800元);加拿大碳稅目前約每噸碳課徵20加幣(約新台幣420元);不過亞洲國家費率較低,像新加坡目前每噸課徵5新元(約新台幣100元)。據目前討論方向,我國碳費較不可能比照歐美高費率,較有機會效法新加坡等亞洲國家費率來徵收。
官員表示,環保署過去在推動汙染者付費上已有相關經驗,因此才會在修法中規劃納入收取碳費,未來在推動修法時,也會了解財政部方面推動碳稅的進度,最後一定是兩者擇一。初步規劃,未來環保署所收取的碳費將專款專用,其支出必須是有利於減碳,像是減碳設備、鼓勵乾淨能源等,對減量有成的企業也會有「蘿蔔」,鼓勵企業自願性減量。<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