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慶富案大幅打呆後,多數公股銀行獲利穩定,但為了因應未來景氣風險,開始晴天儲糧,據統計,截至7月底,四家公股銀行的備抵呆帳率高於國銀平均值,又以華南銀行高達1,076.7%最高。
衡量銀行的資產品質,通常會觀察逾放比與備抵呆帳覆蓋率兩項參考指標,前者愈高代表該銀行的放款品質差,後者愈高則代表承受呆帳的能力愈強。
據金管會統計,截至7月底,全國銀行平均值為595.88%,較去年同期增加85.99個百分點。
近年來,公股銀行資產品質愈來愈亮眼,逾放比不斷下降外,備抵呆帳覆蓋率也逐月升高,去年擺脫慶富案陰霾,多數公銀獲利均創歷史新高,今年上半年也交出不錯成績單,一年多來小心謹慎從事授信業務,未出現大型逾放。
觀察各家公銀覆蓋率,華銀、台銀、土銀及兆豐銀,均高於平均值。
華銀覆蓋率一舉衝破1,000%,華南金控高層主管說,除了逾放金額低,也在晴天儲糧,今年來都提列較高的備抵呆帳,防範未來的景氣所帶來之風險。
其他公股銀行高層主管稱,在獲利穩健成長的情況下,通常都會從每月的獲利,提列部分作為備抵呆帳,以避免未來當有呆帳收回機會較小時,呆帳覆蓋率會急速下滑,甚至影響銀行的資產品質,從全體國銀的覆蓋率可看出,近年來各家銀行都趁著獲利穩定時,拉高覆蓋率。
公股銀行主管說,提高覆蓋率是要因應未來景氣所帶來的風險,國際會計準則9號公報(IFRS 9)上路後,也改變呆帳提列的方式,從以往發生損失才提列,改成採取預期信用損失減損模式評估,而銀行可以趁獲利允許時,預先大舉提列備抵呆帳,以防範未來出現大筆呆帳無法回收的困境。
另外,美中貿易戰僵持,加上中國大陸經濟成長下修,國銀對大陸地區放款提高警覺,公股銀行近四年來對陸曝險出現下滑趨勢,其中以彰銀、華銀下滑幅度最多,2016年首季曝險比率都有60%以上,到今年第2季僅剩30%多,幾乎腰斬。<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