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公會第八屆會員大會7月底進行改選,元大證券副董事長賀鳴珩獲得理事全票通過,續任理事長一職,賀鳴珩先前曾將證券業譬喻為一艘「航空母艦」,身為未來三年的總指揮官,他也擘劃出經紀、自營、投行三大業務引擎同步推進,讓券商成為台灣邁向亞洲理財中心藍圖的重要基石。
賀鳴珩指出,台灣直接金融、間接金融占比差異懸殊,與國際間相比有明顯不同,也代表資本市場功能未能完全發揮,因此,希望由券商公會來大力推動,從「大經紀」、「大自營」及「大投行」三面向並進,進一步活絡台股交易動能,達到直接金融比例提升,完成產品自製、進口替代、增加就業等目標。
據統計,截至今年第一季為止,證券業因業務範圍及法規規範,槓桿倍數低,負債淨值比僅2.17倍,明顯低於銀行12.05倍、保險業16.26倍,顯示證券業的發展空間還很大,如何運用將是券商未來持續擴大經營的關鍵。
賀鳴珩說,證券業是以投資為本體,整體淨值超過5,000億元,加上專業從業人員逾3.5萬人,資本及人力皆具有優勢,結合過去30年累積的投資專業知識、交易及風控能力等,若能夠開放券商發行更多適合台灣或亞洲市場的自製金融理財產品,將有利國內券商、投資人、市場及達成金融進口替代政策,創造多贏局面。
走出「靠成交量吃飯」範疇
在經紀業務部分,賀鳴珩希望除了既有下單業務外,未來將走向簡化開戶流程、新增投資標的與範圍兩大方向,配合環境變化及金融科技推行,提升開戶便利性將是「大經紀」的首要任務,透過逐步運用行動驗證,導入券商開戶作業,並推動開立分戶帳,放寬資金運用範圍,讓投資人能夠在證券商一站完成相關作業,提升開戶效率。
其次,公會建議放寬投資海外商品標的範圍,例如指數成分股等,開放專業投資人可以投資相當信評等及的商品,一般投資人也能夠投資信用品質良好的金融商品,增加投資多元;並希望考量行業衡平性,證券商未來可以跟銀行同步放寬對高資產客戶的商品銷售及業務限制,走出以往經紀業務侷限在接單,「靠成交量吃飯」的範疇。
自製理財商品是必走之路
賀鳴珩表示,「大自營」也是證券業的重點項目之一,他坦言,未來發展就是「產品、產品、產品」,目前資本市場尋求優質企業掛牌的難度越來越高,推動自製理財商品將是必走之路,以權證及ETF兩大國內理財商品為例,在台股成交占比約在1成左右,對投資人來說具有安全性高、流通性高及高速創新等優點,同時也能達到活絡市場、掛牌多元性、商品創新及增加稅收等正面效果。
提到海外基金在台灣大舉吸金,但自製理財商品卻很少,導致資金及人才都往外流,賀鳴珩認為,國內業者並非沒有能力設計及開發金融商品,僅是在法規上有些限制,若能把此塊業務拉回來自己做,就能逐步改變「投資盈虧由國內投資人埋單,管理費則跑到海外」的情況。
推動券商直接參與私募資金
針對企業加速對台投資,以及境外資金回流,如何將兩股千億活水引資到市場中,賀鳴珩說,公會將推動證券商直接參與私募資金,把私募、創投、承銷、財顧、管顧變成一條龍經營,由偏重輔導、評估、配售及財務顧問的承銷業務往前端發展至「大投行」概念,私募基金範圍可以包括基礎建設、能源、房產等,推動實質產業發展,成為台灣邁向「亞洲理財中心」目標的一大助力。<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