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10月,觀察金融海嘯以來,每年10月全球主要股市平均表現,深圳綜合指數以4.79%的績效表現最好,香港恆生指數4.44%表現次之,上海綜合指數4.43%表現第三,前三名被大中華股市包辦,德國、俄羅斯、巴西也都有3%以上漲幅。
整體來看,大中華與歐美成熟股市表現佳,市場法人表示,大中華股市與歐美工業國在第4季消費旺季的帶動下,後市不看淡,投資人可趁勢布局。
群益投信表示,全球主要股市現階段處於高檔區間,投資策略應重「趨吉避凶」,觀察2009至2017年每年10月全球主要股市平均月漲幅表現,由深圳綜合指數4.79%奪冠,其他依序為香港恆生指數4.44%、上海綜合4.43%、德國3.79%、俄羅斯3.71%、巴西3.12%,而菲律賓、NASDAQ指數、S&P 500指數、日本也有2.85~2.9%漲幅。整體而言,以大中華、歐美股市表現較佳,是投資人可多留意的股市。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謝天翎表示,第4季起,包括中國十一長假備貨及美國消費旺季需求將有利中國出口整體表現。
中國經濟基本面持穩,人民幣亦出現止貶跡象,惟上游環保查核力度仍大,短期物價壓力較大,中美貿易爭端未歇,仍須關注未來動向。
中國股市經修正後估值位階已偏低,外資持續進駐下,可望強化股市結構,有利後續止穩反彈動能再強化。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蘇士勛強調,觀察陸股資金流向,今年以來資金持續進駐A股,不僅是透過QFII進場逢低承接的機構投資人,外資借道滬股通北上買入A股的規模亦持續增長,外資對中國股市的看法明顯較內資來得樂觀。
未來A股再納入富時指數,將拉抬外資持股比重,改善A股投資人結構。
摩根中國基金經理人江彥指出,中國企業目前估值水平已接近底部,搭配官方貨幣、財政政策齊發,在「穩增長」政策托底,陸股仍具投資價值,惟宜採選股不選市、具備成長性的板塊介入,建議留意質優、被錯殺的新經濟概念股。
在投資布局上,江彥認為,觀察今年MSCI兩度新增A股和上調陸股權重清單,不難發現國際機構法人較偏好的投資標的多為具基本面支撐的新經濟題材類股,像藍籌股和白馬股,產業分布也聚焦獲利前景改善且與新經濟題材相關性高的板塊,如與景氣正向連動的資訊科技和工業、大金融類股。<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