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掰掰了!台電預計在2020年之前,把核四廠內1,744束核燃料在3年內分8批送往海外,而昨(4)日凌晨正式起運第一批燃料束,意味藍營及工商團體呼籲重啟核四廠確定無望。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表示,核四廠買進1,744束燃料束,因核四不啟用,核燃料束外運加拆解費用共計6.9億元,而若外運每年還要另編列1.4億元保管費,「其實非常浪費錢」,且2025年之後非核家園,核燃料束不能待在台灣,因此希望盡早處分資產,越早處理就有越多時間找到國外買家,創造資產最大價值,盡量賣到好價錢。據悉,已經有美國、英國等幾個買家洽談中。
針對外界關注核四核燃料束外運時間,台電解釋,燃料棒的運送必須遵守國際原子能總署「核物料和核子設施實體防護核子保安規範」相關要求,對於運輸資料、作業時程、路線,都要機密進行。
台電核四廠燃料束今年3月9日決標,由原美國燃料製造廠商全球核燃料公司(GlobalNuclearFuel─Americas,LLC)得標,於今年7月起,陸續將燃料束運回美國。
台電公司採二階段方式處理,第一階段先支付5.8億元將燃料束拆解為燃料棒,並由全球核燃料公司「異地保管」,第二階段台電會自行或委託原廠尋找買家出售,但確定不再運回台灣。全部外運加拆解及保管費用約6.9億元。
徐造華說,第一步先將燃料束拆解成燃料棒待價而沽,若沒有人購買,會將燃料棒再拆解成燃料丸,進一步將濃縮鈾料分離出來再轉賣,因鈾料有一定價值,預估未來價格將攀升。今年啟運保管至2022年,約有5年時間,希望找到合適買主。
至於民眾今年4月在公共政策參與平臺「提點子」進行政策建言,希望重啟核四、以核養綠。台電坦言,非核家園已入電業法,只要2025年非核家園政策不變,核四電廠就沒有重啟可能。<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