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人壽今年已陸續停賣業務員通路的投資型年金,且在此通路暫不再推出新的投資型年金保單,重心轉為投資型壽險,雖然在銀行通路仍有投資型年金保單,國壽表示,未來幾個月應可看見其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逐步減少」。
去年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達3,996億元,創下近十年來新高,其中有近55%是投資型年金,且有九成都是一次躉繳保費。去年國壽的投資型保單銷售量達1,544億元,市占率近39%,是市場第一名。
今年如南山人壽、富邦人壽、中國人壽、台灣人壽、三商美邦人壽等,都強調要加強投資型保單的銷售量,前四月投資型保單銷量也已1,874億元,年增51%,是成長幅度最大的保單類型,國壽此時喊降溫,恐將對市場結構有一定影響。
投資型年金與投資型壽險最大的差異,即是投資型壽險仍由壽險公司提供身故保障,保戶必須繳交一定比率壽險保障的自然保費(即會因年齡增加,保費也隨之增加),如40歲以下保戶,壽險保障一定要比投入金額多30%,41∼70歲則要15%,70歲以上要1%,即38歲保戶投資100萬元,壽險保障一定要有130萬元;但若是投資型年金則幾乎錢都是用在投資,壽險公司扮演的功能不大。
國壽執行副總林昭廷表示,壽險公司銷售投資型保單,只能賺手續費,不能賺利差,且在計算隱含價值(EV)中的新契約價值(VNB)時,投資型年金貢獻也會相對較少,更重要的是保險會計,即17號公報上路後,投資型年金將不具價值,但投資型壽險則較具貢獻,因此國壽決定「提早因應」,不再在業務員通路推動投資型年金。
除了轉型、追求更具價值的保單外,國壽也考慮到資本市場波動,若是投資型壽險,保戶擁有一定的身故保障,不因資本市場變化而受損,林昭廷說,國壽也不會推出近來市場上熱賣的目標到期型基金投資型保單。<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