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開大門向台灣生技業招手,希望透過「市場換技術」帶動創新產業發展!據了解,港交所擬於10月公告,認證台灣TFDA的二期臨床新藥、審議委員會將納入台灣專家等鼓勵政策,吸引具潛力的台灣生技業前往香港創業版掛牌。
■創投背景雄厚的喜康最看好
依目前的政策方向,包括創投背景雄厚的喜康最上相,而市約達15億港元(55億台幣)門檻的法德藥、聯生藥、泉盛、心悅和台醫也備受關注。此外,包括晟德旗下的東曜、已取得日本藥證的泰合,則希望再經過兩輪募資,讓股東成分和國際合作案有明確進度後,再前進IPO。
至於先前在台上市案受阻的正瀚、上櫃撤件的豐華,未來是否會因業績成長和海外訂單優勢前進掛牌,則有待觀察。
■鼓勵措施可望10月公布
生策會表示,生技產業主流趨勢已定,香港為鞏固其亞洲金融與資本市場地位,積極鼓勵境外生技醫療企業赴港上市,將修改沒有營收獲利的創新公司、「同股不同權」等上市規則,預計4月底將公布實施細節;另外,原本只認證歐、美、大陸的臨床實驗,目前也規劃認證台灣TFDA的二期臨床,且12位審議委員會也將納入1-2位台灣專家,該修正的條文可望在10月間公布。
■生策會推薦3家赴港掛牌
在第一輪規劃在香港創業版掛牌的公司中,大陸將由藥促會,台灣則由生策會分別推薦3家、2家生技公司,總計約有11家公司開啟先例。
生策會表示,日前參加「2018香港生物科技峰會」,並拜會香港前特首梁振英。生策會引述梁振英的話表示,香港結合澳門、深圳、珠海等以廣東話為人口的地區即有7千萬人,GDP產值上1兆多美元,已相當於韓國的規模。
為了鼓勵創新企業也能前進香港投資,香港更祭出創新公司在香港研發並順利取得上市許可,等於是讓港、澳、粵廣大區域的醫院全面採用的牛肉政策,且創新公司還可進入資本市場籌資。足見香港是以「市場換技術」的策略,向國際創新公司招手。
華威創投合夥人李世仁表示,港交所首創創業版的IPO規劃,是比照美國標準,由律師事務所送件,券商進行承銷;為了突顯格局,IPO公司必須要有具國際專業背景的外部股東,如果「國際故事」連結不強,恐難脫穎而出。<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