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因藻礁環差卡關,行政院政委張景森昨(8)日表示,正在擬定相關應變方案。經濟部能源局長林全能指出,初步研擬將避開藻礁最敏感地帶,盡量把衝擊降到最小。
據悉,張景森昨天下午召集能源局、台電、中油等高層,尋找解套方案。據悉,桃園觀塘的第三接收站若民國111年無法陸續如期供氣,當年備轉及備用容量率將減少2.6%,屆時備轉容量無法達10%以上目標,恐影響供電穩定。
張景森表示,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關乎未來大潭電廠燃氣發電的供應,不過目前桃園觀塘有藻礁生態、保育類野生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保育爭議,已著手研擬盡量不破壞生態,可以共存共榮的方案,希望如期如質完工。
第三接收站若順利完工,供氣量達600萬噸,可供給大潭發電廠8、9號機組各100萬瓩裝置容量,根據台電規劃,預計分別於111年及113年要完工加入供電行列。
林全能表示,若第三天然氣接受站架設失敗,預估將導致111年備用容量率減少2.6%,因此目前行政院、經濟部、中油公司正在積極協商環差因應方案,不考慮轉移到環團要求的台北港;目前政院缺電解方108年起備用容量要達15%以上、備轉容量率要達10%以上目標,均計畫第三接收站如期完工在內。
張景森也坦言,度過明年備用容量率11.8%、備轉容量率6.8%的「黃燈」關卡後,下一個缺口便是大潭發電廠111年100萬瓩裝置容量是否即時就位,加入運轉供電行列。但若111年無法如期供氣,有何替代供電方案,昨天記者會中經濟部及行政院高層避而不談。
據悉,張景森昨召集能源局、台電、中油等高層,除掌握目前第三接收站處理進度之外,並針對接下來藻礁保育交換意見,了解接收站建成後,藻礁營養源供應是否充分,希望研擬出環團滿意方案,為第三接收站解套。
林全能說,未來第三接收站若能順利完工,加上台電接收站也能完成,預估至2026年天然氣使用量推估將達2354萬噸,其中8成用於供電,2成用於工業及民生。
據經濟部規劃,至2025年,天然氣發電的裝置容量達2414萬瓩,燃煤為1250萬瓩,因此燃氣比燃煤為2:1,未來傳統火力基載維持8成,再生能源發電配比為二成,其中燃氣約占50%,燃煤由現45%降至30%,燃氣一定大於燃煤。<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