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通常比傳統發電貴,但能源局電力組組長吳志偉表示,企業購買「純綠電」的效益,不只是用價格來衡量,不怕沒有市場。
例如,台灣是國際知名品牌業者的供應鏈的一環,如今企業社會責任當道,許多客戶可能要求供應鏈要綠色生產,降低碳排放量,產品才能躋身供應鏈,故市場會有購買代輸、直供綠電的需求,有能力者也會多買綠電。
吳志偉表示,只有採代輸、直供路徑的再生能源,才能獲得「再生能源憑證」,但若是購買台電向再生能源業者躉購的電力,就不具綠電效益,輸配電費率出爐後,再生能源可以自尋客戶,是一大利多。
不過,過去Google曾質疑,在台灣買的綠電不被國際認證;標檢局表示,已積極爭取國際認可,包括與日本再生能源憑證中心洽談換約,聘請北美資源解決方案中心(CRS)擔任顧問。據悉,Google目前是採CRS的認證制度。
綠電自由化對台電也是利多,因為目前再生能源所發的電都由台電躉購,台電就要代其支付相關費用。將來再生能源改採代輸、直供後,台電就不用替業者支付代輸直供費用,該途徑的比重拉高後,也能減輕台電以及全民的負擔。
吳志偉說,代輸費率上路初期,躉購制度與代輸、直供會雙軌並行。<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