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投信競相發行台股ETF,帶動台股ETF迅速膨脹,根據證交所統計,目前台股ETF規模約1,500億元,和145檔台股基金規模差距不到300億元,未來極可能形成主被動式基金規模的關鍵交叉。
台股ETF從元大台灣50發行以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只有這檔ETF獲得認同,使得台股ETF市場一檔獨大,至2014年開放槓桿╱反向ETF,帶動台灣50反1成為全市場最大ETF,才重新打開台股ETF發展,預估今年含槓反ETF,至少有五檔台股指數商品問世。
由於市場重新關注台股ETF,投信投顧公會資料顯示,從2014年至今,台股ETF已從744億元大增至1,386億元,成長幅度超過86%。
同期正值證交所效應、海外商品蓬勃發展等內外衝擊,主動式的台股基金規模跟隨台股萎縮,從2,500億元掉到1,800億元不到,目前與台股ETF規模差距僅約300億元,若台股ETF持續等速成長,可能出現被動式基金規模超越主動式基金,凸顯台股基金冷凍困境。
今年投信發行台股ETF,募集成績不算突出,但ETF發展向來是先募集後養大,一旦需求突破,規模往往急起直追。本次元大取得高股息低波動指數授權,雖未公布連結商品問世計畫,不過證交所總經理李啟賢在授權典禮表示,相關商品規劃第3季上市,且指數緣起與市場需求連動;發展潛力獲得關注。
主被動式基金消長在全球受到矚目,台股挑戰尤其艱辛,投信投顧公會希冀以個人儲蓄帳戶擴大台股基金利基,但距離實施仍有障礙,業界也只能等一等。
具有龐大台股基金規模的元大、國泰、復華、群益等老牌投信,都已切入ETF發行,甚至轉向以ETF為業務主力;擁有不錯績效信譽的華南永昌、兆豐、華頓、台新等投信,也相繼加入指數化商品陣營。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