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5)日美國道瓊期貨與美國標普500期貨,將在台灣期貨交易所首度掛牌交易,下午3點期交所啟動20年來首次的盤後交易(俗稱夜盤),台灣期貨市場將進入19小時交易,正式與國際接軌。
期交所在「三足鼎立」策略發展下,匯率類商品及境外指數期貨商品發揮支撐效果,去年全年度交易量有2.41億口,雖未創新高,但仍連續三年穩居2億口之上。
而台指選擇權亦為去年全球交易量第七大之選擇權契約,國際能見度甚高。
在新興商品—匯率類商品方面,去年店頭匯率衍生性商品外幣兌外幣交易的名目本金達新台幣72.2兆元(依央行統計),顯示國內企業匯率避險及交易需求殷切。
進一步就匯率交易需求標的來看,「美元對人民幣」、「歐元對美元」及「美元對日圓」之交易金額位居前三名,為最具避險及交易需求的前三大標的。
由於市場對於外幣對外幣之交易需求,期交所於陸續推出小型人民幣期貨暨選擇權、人民幣期貨暨選擇權、歐元期貨及日圓期貨等六項匯率商品,提供市場多元化的策略交易及避險工具。
5月15日,期交所將邁出大步,上線盤後交易制度(夜盤),開啟期貨市場新紀元,初期適用商品包括台股期貨、小型台指期貨、台指選擇權、美國道瓊期貨、美國標普500期貨、人民幣匯率期貨、小型人民幣匯率期貨、人民幣匯率選擇權、小型人民幣匯率選擇權、歐元兌美元期貨及美元兌日圓期貨等共11項商品。
於各項商品一般交易時段之後,可延長交易至隔日凌晨5點,交易人可在幾近全天候交易環境進行避險與交易,以因應國內外市場新資訊及狀況變化,投資人於台灣市場收盤後至隔天開盤前事先提早布局。<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