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期貨市場蓬勃發展,期貨商獲利大幅成長,凱基期、群益期、元大期、統一期等去(2016)年每股稅前盈餘獲利超越母公司。群益期董事長孫天山說,不論從期交所交易口數、期貨商財務數字及期交所陸續發行新產品及接下來5月24小時期貨交易新制度,期貨商黃金十年來了。
根據期交所資料統計,國內期貨商去年每股稅前盈餘以凱基期5.71元居冠,群益期4.93元居次,其次依序為元大期4.26元、統一期3.31元、永豐期貨3.22元,其中群益期、元大期及統一期去年獲利均優於前一年,營運動能成長快速。
期交所董事長劉連煜表示,去年期交所交易量連續第三年突破2億口,去年為達2.41億口,前年為2.64億口,小幅度衰退是台股去年行情波動縮小,不過,期交所積極推動匯率類、境外指數期貨商品,去年交易量僅較前一年減少8%。
其中,人民幣匯率期貨及選擇權、小型人民幣匯率期貨及選擇權、歐元兌美元期貨、美元兌日圓期貨、東證期貨、印度50期貨均是這2年新掛牌商品,成功挹注市場動能。
期交所順應國際匯率波動及業者需求,陸續推出匯率的商品,今年外匯保證金業務起跑,元大期等重量級業者均指出,此商品獲得國內上市櫃公司財務長青睞,陸續完成開戶。<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