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是近年百貨界擴張最快的業者,接連開出微風松高、南京、信義等館,預計三年內(2018年)微風南山開幕後,集團整體業績上看300億元大關。 微風集團董事長廖鎮漢的雄心更大,直指微風下一個事業版圖,準備籌組電商公司,預計2018年成立「微風數位時代」,揮軍百貨零售的大數據分析,及數位行銷策略。 此外,微風原本為了西進大陸市場,規劃IPO籌資,不過廖鎮漢認為大陸百貨零售市場受到電商衝擊太大,市場產生劇變,決定暫緩西進腳步。廖鎮漢說,景氣不好是擴張的好時機,微風不排除併購上市櫃公司或是準備IPO的公司;而原訂微風IPO的規劃則轉向從轉投資的事業體來上市,其中在海外市場逐漸打響品牌知名度的阿舍國際食堂最有可能。以下為廖鎮漢專訪紀要: 問:物聯網時代來臨,百貨零售領域如何運用,微風有何布局? 答:互聯網的部分,微風也會運用,像是臉書、Instagram,當作一個跟消費者溝通的工具。微風的Breeze App目前會員人數快到25萬人,希望在一年半內衝到100萬人,成為微風的鐵粉軍團,會每天發訊息跟他們溝通並行銷。 譬如微風超市進口哈密瓜,只進50顆,我就發個訊息到App上給微風粉絲,可能哈密瓜還沒上市就已經賣完了,因為鐵粉就是要特別的東西。又譬如刺青,我們把Ed Hardy的設計師請來,如果只能刺青50人,粉絲還會在乎價格嗎?這就是透過App直接跟消費者溝通衍生的價值。 招兵買馬 大數據當軍師 預期當會員人數達100萬人之後,該公司將獨立出來做數位事務。因為這群人的頭腦跟其他領域的人不一樣,可以有別百貨周年慶的做法,例如跨年可以透過App做一檔館內即時行銷,當會員人數夠的話,可以做很多即時好玩的活動。 該數位公司將於2018年獨立出來成為新公司,名稱預訂為「微風數位時代」,目前正招兵買馬,會從事電商及大數據分析運用等工作。我認為大數據在古代來講就是「黃曆」,什麼時候立冬、立秋,都剛好很準,這就是中國古老智慧,大數據在everywhere,只是看如何運用。 問:微風過去曾規劃上市,如今因為什麼考量而暫緩?未來待什麼情況時,會考慮上市? 答:上市要有目的,包括資金需求、公司知名度、人才等,目前微風三者都有,所以沒有上市需求。 暫緩上市 把握併購機會 但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所以我不排除任何併購機會,因此微風並不一定要上市,我們會去併購相關的行業,吃的、貿易都有可能,目前有一些企業正在談。如果有適合的標的物,微風不排除併購,並要考慮微風進去是對他們加分的,包括還正在準備IPO的公司都有可能。集團內有微風創投,微風創投的投資原則是投資吃的以及百貨相關為主。微風創投第一個標的物是投資華聯國際,不過持股很少。未來如果阿舍國際要上市的話,在阿舍上市前,微風創投也會投資阿舍。阿舍體質健全,有廠房、有土地、有通路,較有可能拿出來IPO。 展店新路線 鎖定目標族群 問:微風在即將籌劃的南山館有何差異性規劃?針對消費者需求提供何種創新服務? 答:微風南山有兩大主軸,一是微風最厲害的「時尚」,目標族群會偏向女性時尚為主;另一個是吃的部分「食尚」。 微風南山開幕後預期屆時的百貨型態會有很大變化,以前是逛街逛完之後才去吃東西,未來則是消費者會先選吃的地方,然後再去逛街。 我預期未來五年運動風潮還會盛行,微風南山考慮導入瑜伽、健身房等,尤其信義計畫區有很多金融機構、外商,他們注重運動,但目前選擇不多,微風南山將會在這部分有精緻的提案。 問:微風超市預期成為未來微風展店的主力先鋒,為何有此策略?以及未來的展店規劃? 答:微風以超市為主的新展店型態,需要2,000坪至3,000坪的土地面積,樓地板面積約乘以三,約5,000坪上下。 這是未來微風展店的另一條路線,以超市為主,帶動吃的、喝的、生活用品,包括書店、花店、SPA、指甲店、睫毛店等周邊Life Style用品,並依照商場規模再來決定是否加入電影院等娛樂櫃位。 微風會有這樣轉變,是因為未來要再去找像微風本館、信義或南山這樣要地點好、面積大、交通又要方便的據點可能比較辛苦。不過,其實3,000坪至5,000坪大小的賣場最不好做,所以分眾一定要分得夠仔細,例如微風南京過去的業主都做不起來,但微風將其分眾定位以上班族為主,就做起來了。 微風超市為主的新商場定位則相當清楚,以消費者每日要買的東西為主軸也明確,賣的東西都是跟消費者每天生活有關係,就像是過去在菜市場買東西,可能順便買件衣服,概念是一樣的,我只是把這類的生活型態再昇華一點。 善用故事性 乾麵打進海外 問:轉投資部分,可否敘述一下微風轉投資事業的項目,有何規劃與目的? 答:微風轉投資事業一定都要跟本業相關聯的才做,先前轉投資阿舍乾麵是吃的領域,一開始設想是希望做「庶民的微風」,包括後來去標台北火車站商場做微風食尚亦如此,?IMG SRC="/WF_SQL_XSRF.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