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全推展非核家園,但綠能供電不穩定,使綠能儲存成為發展重點。台灣綠能產業技術發展學會27日舉行「綠能永續儲能發展」座談會,與會產官學界包括凱勝綠能、長利、承德、強德與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等達成共識,全力配合國家新能源政策,開發UL認證再生儲能系統,搶進國際儲能市場千億商機。
台灣綠能產業技術發展學會昨日於台北喜來登大飯店,舉辦「綠能永續儲能發展」座談會,由凱勝綠能科技邀請技轉單位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結盟團隊「UL (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瑞士商優力安全認證公司、能海電能科技、承德科技、強德電能、長利科技、向陽優能電力科技、冠威電力、真美晶能源等股份有限公司、商發院區域前瞻中心、廣運集團等產官學研各界專家與會。
台灣綠能產業技術發展學會理事長呂嘉弘表示,現在綠能的重點在於整合汰役電池的儲能應用,並完成電池檢測評鑑、整合管理系統等,創造最有效的儲能,才能調配國內離尖峰與滿足高科技產業的不斷電需求等。
呂嘉弘指出,UL與綠能學會簽署「國際綠能永續儲能發展合作備忘錄」,配合國家的新能源政策,積極投入綠能產業科技的「節能、創能、儲能及系統整合」四大主軸,參與「國際UL儲能標準」制定,開發UL認證的再生儲能系統。
同時,UL、凱勝、能海攜手打造全台首創公共儲能充電站出海口,以及儲能大數據與車聯網監控平台運用,展現「五加二」產業與數位經濟連結,參與國際儲能的千億商機。
另外,綠能學會也將參與UL STP標準技術小組,爭取「國際再生能源機構IRENA」發表的國際儲能商機,並提供國內5,000人就業機會。
能海電能科技總技術長朱國權表示,台灣歷年的排碳量增加,但2030年排碳量目標要減半。所以台灣在能源使用上一定要變化,政府有「五加二」產業政策,其中綠能產業是核心,顯示儲能和系統整合很重要。尤其台灣用電平均風險指標值高達1,319,高於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指標值869,因此台灣在儲能、節能和系統整合等,都需要再前進。<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