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國內唯一以票券為核心業務的金融控股公司,魏啟林認為,金融環境愈自由,企業將逐漸採直接金融的方式籌措資金,對國票金相對有利,未來將借鏡美國高盛銀行(Goldman Sachs)的經驗,進軍投資銀行。
國票金今年獲利大爆發,前8月獲利年增7成,在15家金控中,年成長率最佳,反映出國票金積極調整自保授信客戶結構,擴展外幣債券自營業務的努力也逐步顯現。
即便如此,魏啟林仍不敢自滿,他認為國票金的挑戰仍大,因為票券業眼前面臨近年來業務停滯的壓力,導致台灣直接金融成長趨緩,目前比重僅2成,與美國高達70%、英國高達50%的狀況相去甚遠,這是票券業的隱憂。
魏啟林表示,相較於銀行法已多次修正,票券金融管理法卻15年未曾檢討法令的合宜性,目前採正面表列(指只匡列出能做的項目)的業務管理規範,限制票券業者金融創新潛力,亟待解套。
魏啟林認為,從票券業近年表現,看得出票券業體質漸佳、授信透明的努力,未來若能朝向功能管理、負面表列及擴大開放為原則,台灣的票券業其實很有競爭力。
魏啟林認為,近年金融創新與業務自由化,但票券業卻因法規受限,像是授信倍數由20倍降為5.5倍,負債倍數由18倍降為10倍,相較國際投資銀行平均30∼40倍,阻力不小。
魏啟林直言,目前票券業資本適足率普遍高於銀行業,其實顯示票券業資本並未充分利用,原因不外就是經營範圍過於狹窄,導致票券業缺乏業務經營及投資的合適標的,這其實很不合理。
魏啟林建議,現行規定限制票券業未來發展空間,影響資產配置彈性,應回歸資本適足率12%以上的原規定,以便與國際標準接軌,或提升目前最高保證倍數上限為5.5倍至6倍,才有利票券業務穩定成長。
魏啟林認為,為因應金融時勢變化,票券業一定要轉型,如能順利跨足財務管理、境外金融等業務,就能分散經營風險,另外就是從傳統經紀、自營等業務,發展至公司財務服務及私人財富管理。
除此之外,魏啟林表示,跨足銀行業是國票金既定的目標,除業務上可與票券、證券公司合作,更重要的是深化財富管理行銷通路,會持續尋求規模適中的商業銀行合併,朝中大型金控的目標發展。<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