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電動大巴業者組國家隊卡位;工業局智慧電動車推動辦公室主任王正健表示,國產電動大巴具客製化、品質穩定等優勢,已有業者即將接到來自越南與柬埔寨的訂單。
經濟部昨(6)日對外說明電動車國產化現況,目前國內國產電動大巴整車製造商包括華德、唐榮、立凱等,馬達有富田、利電、晟昌,電池模組有新普等業者,電動大客車的國產附加價值率已逾六成。
王正健指出,不同於電動車強調規模化生產,電動大巴就像觀光遊艇,是客製化需求極高的製造業;車輛將來用途是市區載客、觀光景點載客,平面道路或是爬坡路段等外在環境,可視需求選擇搭載電池性能的續航力。其他包括內裝坐椅安排等配備,都可量身訂做。
包括大陸、日本等電動車製造商積極搶進東南亞市場,大陸電動巴士多靠低價搶單,但品質欠缺穩定度,售後維修服務不佳,且大規模生產不利客製化,日本雖然品質一流,但售價約是台廠的四到五倍之高,因此造就了台灣電動大巴商機。
王正健表示,越南經濟條件轉好後,有意購買台灣製的電動大巴;由於台灣與東協國家並未簽有租稅協定,初期量少時擬先從台灣整車進口,未來不排除在越南設廠。
王正健表示,以一輛電動大巴造價約千萬元,台灣每年生產200台,年產值僅約20億元;未來五年的換車需求也只約三、四千輛,如今陸客來台限縮,市場要做大,勢必要拓展海外市場。
國內電動大巴業者已先後赴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等市場考察,這些國家同是東協市場,但國情不同,業者也不敢躁進。<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