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鐵規劃將營運列車以全面翻修方式,讓列車使用年限拉長,藉以延後購車時間、降低營運成本,乍聽之下頗有道理,但仔細檢視後,其中潛藏著不少營運風險,高鐵未必因此獲利。
一組高鐵列車(12節車廂)保養維修得宜,使用年限為25至30年,高鐵第一批採購的30組列車,約在2030至2033年須汰換,延壽後使用年限可至2045至2048年。然而,最遲2048年高鐵還是得採購新車,新採購的列車使用期限可至2078年,但高鐵營運特許期只到2068年。
也就是說,高鐵第二批列車必須提早十年完成折舊,這等於是把先前要折舊的錢延後攤提,不一定就真的可以賺很多錢,且還多花了一大筆「延壽工程」的費用。
高鐵如果延壽,舒適度必會下降,如果列車發生故障,造成誤點,旅客必會抱怨,若發生行車事故,該由誰負責?政府已是高鐵最大股東,敢讓老爺高鐵列車每天以時速300公里的速度營運嗎?
科技日新月異,未來高鐵技術發展會到甚麼情況很難預料,高鐵公司應該依據列車維修保養手冊,做好該做的事情,使用年限到了該換就換,擁有全世界最老高鐵列車的頭銜並非是件光彩的事。<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