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投資人在選擇海外基金時常有個投資迷思,就是認為境外機構是海外市場專家,投資研究專業能力比國內投信業者強。其實不盡然,統計台灣境內外大中華基金檔數,投信共發行64檔,境外核備的有45檔,總共109檔。分析今年來績效表現,投信64檔平均24.6%,境外45檔則是18.47%,而單檔基金績效超過兩成的投信發行的有34檔,境外則僅14檔。
表現最好的基金中,投信發行的績效超過七成,而境外基金表現最好的基金績效僅三成。
其中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以76.79%亮麗表現,打敗其他108檔境內、外大中華基金奪下冠軍,顯示出在海外市場的投資研究上,本土投信不輸境外機構,特別是群益投信投研團隊的專業投資能力表現最出色。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表示,強市投資原則不變,大中華還是最看好,投資人可留意投資契機。中國股市以政策面來看,人行再次宣布調降存準率,有利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向實體經濟提供更多流動性,整體來看,人行營造資金寬鬆環境不變、A股6月可望加入MSCI題材發酵、加上上證本益比仍處在相對合理的位置下,中長期陸股仍有上漲行情可期。
群益中國金采平衡基金經理人林宗慧指出,中國在習李上台後全面深化改革,研議各項政策健全股債市,同時加速引進國際資金,包括滬港通、深港通等政策,股市也開放「一人多戶」。<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