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核四商轉受阻,國內供電吃緊後,台電在電力調度與國內供電、節電方面的規劃,愈發力不從心,甚至亂無頭緒,令人擔心,在台灣面臨缺電,與急需進行新能源規劃的當頭,台電能不能扮演好角色?
台電當初為了推動智慧電表,說了很多好說,不僅可節電,還擁有很多附加價值,例如通信、遠端遙控家電等,看似商機無限的一筆生意,就連PChome也親洽台電,想了解能否在物聯網時代,搶得機會。
才短短幾年時間,台電態度180度大轉變,就嫌棄它節電效果不彰,不再大規模推動,真是令產業界傻眼。連監察院也看不下去,數月前再次重啟調查,質疑台電執行效率低落,但結果也不了了之。
這些現象令人感慨我國電力的開源與節流計畫,真是進行一團糟,如果智慧電表是重要的,即使台電無力負擔裝設費,也應該力爭由政府編列預算,甚至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由用戶負擔部份裝設費用;如果是因電費太便宜,使得民眾裝設意願低,台電更有理由要求政院與經濟部,在考量電費升降時,必須以智慧電表為配套計畫。
如果智慧電表節電效果不彰,經5年來證明是一項錯誤政策,在台電投入2億元後,這個責任該誰負?台電欠全民一個交代!
現在最不好的狀況是,台電在未知會經濟部與能源局的情況下,逕自對外宣布,限縮智慧電表推動範圍。經濟部、能源局與台電原本應該是三位一體的單位,如今互相不清楚彼此在做什麼,台灣的電力供應,問題大矣!<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