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購物時代來臨,許多網購品牌和國際零售業者為了增加與消費者直接互動、提升品牌曝光度,紛紛在台北推出「快閃店」(Pop-upStore)行銷。世邦魏理仕(CBRE)最新統計指出,過去一年台灣「快閃店」業種,以服飾類品牌占38%最大宗,其次為鞋子品牌占16%、餐飲占14%,其他還有像文創商品、設計傢俱等,平均每月至少4家快閃店現身台北。
CBRE世邦魏理仕台灣零售部董事盧曉虹昨天表示,這類「快閃店」的行銷手法,除增加品牌能見度、測試市場水溫外,也讓客戶能接觸實體店面,進而帶動整體下單量。
盧曉虹分析,國際品牌或網購品牌都曾嘗試以「快閃店」來增加曝光度、測試市場水溫。觀察快閃店開設模式,平均期間為1∼3個月,地點則以台北市微風廣場、新光三越等購物中心、百貨公司為主;也有「快閃店」發揮創意,租借人潮聚集的商圈空地,把畸零地變身為黃金櫃位,吸引過路客目光。
她分析,「快閃店」整體租金和裝潢預算並不低,以百貨公司來說,短期租金較一般櫃位多2成5,且「快閃店」裝潢多半採用正店規格,在短期內投入大量資金,目的就是為了快速打造品牌以及增加消費者實際體驗。
CBRE世邦魏理仕昨(23)日發布首次進行的「亞太區消費者報告」,報告中指出,台灣電子裝置普及,其中平板電腦滲透率更位列亞太區第三高國家;近80%受訪者表示,曾透過網路購買非食物類商品,比亞太國家平均值要高出10個百分點,儼然台灣已跨入「全通路時代」。
然實體店面所提供的「五感體驗」,依舊難以取代。調查指出,超過90%的受訪者,曾在實體店面領取網購商品時,順便購買店內其他產品。這樣的趨勢正突顯實體店面具有極大的優勢,因為實際的感官體驗和面對面的服務,還是是刺激購物欲望的最大利器。<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