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債規模去年下半年以來大躍進,但金融業者指出,市場未受評等的公司債發行量爆增,占總發行量比重從前年的二成激增到56%,等於市場上的公司債超過半數沒有經過信用評等檢視,等同發債企業「暗爽」,省下信評成本。
對此,中華信評透過各種管道表達憂心,同時一直在官網以插牌的方式,提醒所有投資人,但因目前金管會已取消公司債發行必須取得債務發行評等為要件的規定,信評業者表示也沒辦法強制企業。
理論上,企業信用評等與債券發行違約評等是兩回事,但信評業者指出,一旦企業債違約,有沒有信評可能影響賠付比例。
中華信評統計,公司債市場去年因twAAA級的台電、台灣中油等國營事業,及台塑四寶等信評twAA級以上的發行機構,意外調整資本結構、減少發債,整體公司債發行萎縮20%,twAAA和twAA等級的發行量減少四成以上。
中華信評總經理李美鈴預估,今年因總體經濟前景可期,企業的穩定融資需求仍在,加上適逢債券到期高峰,今年的再融資需求將較去年為高,新債發行量可望回頭成長,預估量約10%,在受中華信評評等的新債發行量中,仍將會是以受評等級較高的公司債為主。
就利率部份,中華信評統計,包括金融債券在內的5年期公司債,與5年期政府公債間的信用利差,今年中會進一步縮窄,但美國聯準會升息情況也會主導未來的利率走勢。
李美鈴指出,九成以上的受評客戶評等展望為「穩定」等,且發債機構信評多在twAA-,這些企業在與銀行往來時享有良好的議價能力,因此通常可以透過該管道取得借款成本非常低的資金,因此不預期債券發行機構的融資成本今年會出現大幅上揚的情況。<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