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股行庫向來以從事「金融本業」為前提,不過,最近清查所謂「 非金融業」轉投資部位,則成為行庫的新國民義務,因為政府現有「 兩大難題」,都要行庫出手協助,一是高鐵增資,二是台北101大樓 加碼股權,使得各行庫的非金融業轉投資額度,成為政府最重要的「 工具」。
目前看來,在所有行庫裡,最有投資空間的應是兆豐銀行。兆豐銀 行由於前身中國商銀與具有創投、工業銀行屬性的交通銀行二合一, 交行當時的非金融業轉投資額度,早就超過一般銀行法所規定的資本 額10%的上限,為讓其成功合併,金管會也給予有別於其他銀行的「 例外管理」,以300億元的總投資額度為限。
近年來,兆豐銀陸續回收例如亞太固網等轉投資部位,騰出一些新 空間出來,目前投資部位餘額約200億元,距離投資上限尚有約100億 元的空間,這也使得兆豐銀對於高鐵增資、以及台北101的股權承接 ,最有「一肩雙 挑」的本錢。
但問題是,銀行的轉投資,不能只看部位多寡,也必須同時衡量各 項財務指標,更重要的課題是風險分散,倘若看準某家銀行有額度, 就集中要該銀行執行,如此一來恐將集中風險在該銀行,對於政府之 外的其他股東,也不公平。
比起台北101大樓目前淨值10.8元,其盤價早就超過了當年原始股 東投資的每股10元進場價,高鐵才是未來投資前景不明的苦差事,不 可能由單家銀行獨立完成,一定得由各銀行「共襄盛舉」,政府如何 排除銀行的疑慮,解決銀行法適法性問題、股東權益保障上給予支持 ,恐怕才是能真正推進高鐵新財務方案進程的務實作法。<擷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