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國際化的進程,決定交易所在世界舞台的競爭力。專家指出,全球交易所期現貨單位合併、交易所彼此併購,甚至成為公開發行市場的交易標的等國際化三部曲,都是台灣期貨交易所可學習的方向。
台灣期貨交易所總經理邱文昌指出,交易所國際化問題牽動台灣期貨市場未來發展命脈,除了歐美的交易所橫向併購的情況在台灣比較不可能,但交易所股權互相策略性持股已在今年3月與歐交所完成,進一步,台灣交易所也在跨境商品的授權、掛牌在今年5月有了具體進展,歐台期掛牌後,讓台指期商品交易時間長達18小時,滿足國際投資人的避險需求。
作為全球大型造市者機構的KCG Asia Pacific,其董事總經理Farid Moslehi直指,交易所是獨特的產業,肩負社會責任,是政府許可的業務,扮演的角色在於「資本形成與風險轉移」,他說:「問題不僅在產品的多寡,而是這些產品能不能『容易』讓人投資」。
期貨公會理事長賀鳴珩指出,期交所如何進一步更加民營化,是可研究的議題。他表示,元大寶來證今年完成韓國東洋證券併購,元大寶來期則在中國期貨市場有IT技術的市占規模,業者所能扮演的角色,是讓投資人在不同語言、法規、國家、制度下順暢交易。<擷錄工商>